须弥山石窟静卧千年真容显露后竟牵出系列未解疑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4-28 21:56:56  阅读:4258 来源:腾讯生活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 王迎霞

在山沟里静卧1500余年的宁夏须弥山石窟,忽然撩拨了世人的神经。

4月1日,固原市原州区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正式发动石窟岩画修正维护工程,对第1窟、第48窟、第50窟、第51窟中合计185.47平方米的岩画进行大规模修正维护。

须弥山石窟现存巨细石窟162个、造像1000余尊,错落有致地散布在绵绵2公里的8座山峰上,被誉为“宁夏敦煌”。清代之后的百年来,这样的抢救性修正仍是头一回,含义自不言说。

清洗污染物、回贴颜料层、部分全色……跟着补葺作业的连续展开,须弥山石窟岩画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少女,在修正师手中一点点康复着原本的样貌,一起也将更多疑团抛向了后人。

佛像和墙面上的黑颜色是怎样构成的?那些岩画的作者是谁?宁南山区特有的红砂岩,采纳怎样的手法才干推迟它的风蚀速度?这一个个待解之谜,为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添几分奥秘。

令人费解的黑

来自陕西的专业文物修正师王晓生拿着软毛刷,悄悄为佛像底座刷去浮尘。

走进第48窟,首要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尊鎏金佛像。只见他身着袒右式袈裟,双腿盘坐台座之上,两手叠置,仪态正经。尽管面部现已掉落,但经过规整的螺发、高隆的肉髻和丰腴的脸庞,仍然能够幻想他弯眉长目、妙相庄重的姿势。

但是佛像的莲花台座,虽劲挺丰满,却是反差极大的黑色,只要凸起的莲瓣尖角,呈现出它原本的金。

佛像两边各立一尊菩萨像,身着衣裙,身形细长,发髻高束,仍浑身乌黑。昂首、四顾,窟顶和岩画亦是漆黑一片。

“咱们刚来的时分,这儿面包含墙面、窟顶和整个佛像都是黑的,啥都看不清。你现在看到中心带金的,是咱们一点一点洗出来的。岩画上有些图画也洗出来了,后边有花的那个,佛家叫西番莲。”王晓生一边清洗一边介绍。

第48窟开凿于北周时期,归于未完结的中心柱窟。佛造像既有北周雕琢,也有唐代雕凿。现存佛造像以及岩画,归于元明时期大规模重妆和彩绘遗址。

王晓生一口纯粹的陕西话,与这佛造像和岩画很搭。

窟内为何会是黑色?世人不解。

须弥山石窟坐落六盘山北端,在固原市原州区西北55公里的寺口儿河北岸。站在山上远眺,寺口儿水库如一颗绿宝石,垂手而得。王晓生剖析,有可能是民工当年建筑水库时把石窟当成了宿舍,住在里边生火煮饭和取暖,长期烟熏火燎构成的。

但也另一种说法,称元凶巨恶是这儿连绵不断的香火。

有人认为,须弥山石窟香火太旺,在这千年的前史长河中,卷烟旋绕加上长明灯熏,终究在石窟之内构成了这层黑质。

“其他窟没有香火,只要佛像,就没这种状况……嗯,细心一想,人家说的也有道理呢。”王晓生顿了顿,若有所思地总结道:“说不来。”

岩画作者何人

作为我国十大石窟之一,须弥山石窟的岩画是绕不过的论题。

第48窟是一座岩画的天堂。在王晓生团队近一个月的尽力下,许多岩画现已褪去黑色,康复了往日的神采。

花叶茂盛的莲花宝瓶;寥寥几笔便绘声绘色的佛像;侧目含笑身形高雅的菩萨……更让人叹服的是,尽管历经千百年,清洗往后的岩画灵韵仍旧,颜色古拙又不失鲜艳,无不彰示着那个年代最高的艺术成果。

“这些佛像是北周时期的,但岩画是元明清三代的画师补上去的。至于谁画的,不清楚,无从考证。”须弥山文物维护中心主任陈运涛说。

王晓生表达了相同的观念。

他的理由是,须弥山石窟“创始于北魏晚期,西魏、北周、隋、唐、宋、明等朝代继续营建补葺,岩画创造应该是个继续的进程,不行能在北周时分一会儿完结”。

也有人持不同看法。他们都认为石窟开凿于北魏晚期,所以岩画作者就应该归于那个年代。

依据现场勘测状况,岩画地点窟体开凿于砂砾岩体,单个洞窟崩塌严峻,再加上外界保存环境相对恶劣,现岩画存在空鼓、地仗掉落、裂隙、崩塌等危及岩画安全保存的病害。

这次岩画修正维护工程将遵从“最小干涉,修旧如旧”准则,尊重和遵循文化遗产的前史风貌,保证岩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王晓生他们的首要作业内容有:岩画的表面掩盖、起甲修正、空鼓、裂隙、烟熏、前史修正、酥碱、颜料掉落、地仗掉落、龟裂、涂写等。

有些佛像的脸只剩下半边,王晓生说他咨询过专家,把尘埃扫洁净就行,“不能故意修正,否则就把文物破坏了,这样还能起到一点维护效果”。他不放心,第2次打电话,专家说有时刻尽可能过来一趟,一起商议维护之策。

尽管在这儿现已待了近一个月,但王晓生看这些佛像和岩画的目光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仍然闪着振奋的光。石窟里很阴冷,作业两个小时有必要到外面晒晒太阳再进去。因为这回是精密修正,文管所不允许因追逐进展而匆促修正,因而整个修正期完毕,估计得300天。

“一点都不辛苦,心里快乐着呢。你看看这洗出来的佛像和岩画,真的好美丽。”这位69岁的白叟连声说。

文物维护发力

尽管对第51窟的雄伟壮观早有耳闻,但确实正来到它面前的时分,记者仍是不由得惊呼起来。

这是一座整山包掏空开凿而成的覆斗顶、平面方形中心柱窟。7尊6米多高的北周石刻大佛,宽额丰颐,眼睑微垂,高鼻薄唇,姿势正经。抬头环视,有光从洞口铺洒进来,映照着佛像群美丽流通的线条,显得气势恢宏,使人恍如置身神仙国际。

难怪,这儿被国内文物专家称为“须弥之光”。

仅仅,因为天然风化原因,部分佛像现已模糊不清。蹲下细看,地上一层红沙。

“这是由固原当地的红砂岩雕琢的,表面硬,但里边‘嘶嘶嘶’地就跟细沙子相同往下掉。”陈运涛说。

公元574年,北周武帝推广灭法方针,第51窟停止开凿。1920年,海原8.5级举世大地震又致石窟前半部分崩塌,后半部分被砂石填埋后全体保存下来。直到1985年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加固补葺,这一艺术珍宝才得以撒播下来。

让陈运涛欣喜的是,近些年国家文物维护力度很大,比方这次修正。一起,他们自己也在活跃研讨缓解石造佛像风化速度的办法。

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所长王玺介绍称,这次岩画修正作业完结后,本年还将进行须弥大佛窟沿加固前期勘查规划项目、石窟加固一期项目、石窟安防提高改造项目、须弥山石窟数字化展示中心建造。

而“十四五”期间,该所提早策划文物维护项目,将向国家文物局活跃申报项目,计划使用5年时刻,分3期进行石窟岩体加固、石窟渗漏水管理、须弥山石窟数字化建造。别的加上须弥大佛本体修正等,估计争夺文物修正资金达1.2亿元。

“岩画维护的理想境界是,经过消除病害发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消除或阻挠它对岩画的损害,从而到达持久维护的意图。”王玺说,有必要采纳紧急措施进行相应的维护了,避免形成不行避免的丢失。

其实,关于须弥山石窟,还有两个谜。

须弥是梵文中的“宝山”,在佛经里是国际的中心,众神寓居的当地,是什么人用“须弥”二字来命名这座山的?

这样的大规模释教石窟,理应是其时的执政者命令开凿的,但史猜中却未留下任何记载。它最早由何人开凿?

或许,正因为这些有待进一步探求之处,这座石窟才益发招引国际的目光吧。

来历: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作者供给

修改:张爽

审阅:朱丽

终审:冷文生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