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戊奇荒
晚清列强侵略,我国为自强搞起了洋务运动。19世纪70年代,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直隶等区域发作了特大旱灾,成了洋务工作前期百家争鸣,后期万马齐喑的分水岭。朝廷内部赈灾派盯上了洋务派的洋务经费,洋务运动在天灾压力下呈现了资金困难,无力将洋务持续推动,终究以丁戊奇荒为转机,洋务运动进入了惨淡期,直到甲午之败。
一、70年代前期李鸿章工作的昌盛
洋务运动敞开于第2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早在1862、1863年,李鸿章就开设了上海洋炮局、姑苏洋炮局,这是他投身洋务的初步。1865年,两局别离扩建为上海制造局、金陵制造局。至1870年,李鸿章升直隶总督后,更是放开手脚,大搞洋务工作。
就丁戊奇荒发作之前来看,李鸿章在洋务工作上不可谓不热心,他在军事、民生、水兵上有许多建树。
金陵制造局
军工企业方面,李鸿章新建或扩建了军事工厂。上海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等李鸿章心腹工厂自不必说;就连崇厚的天津制造局,李鸿章都给其追加了13万两白银,扩建了3座火药厂和各种新式设备。
民生方面,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后来招商局吞并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1874年,李鸿章又建立了磁州煤矿,本钱20万两白银,用近代化设备采煤制煤;1876年,命盛宣怀赴湖北设厂,挖掘湖北铁矿,其费用从直隶军饷中借用20万两;同年九月,又令唐廷枢查询开平煤资源。
轮船招商局遗址
水兵建造方面,经李鸿章力求,朝廷决议自1875年起向北洋、南洋共拨付200万两,李鸿章、沈葆桢别离督办两洋防务。沈葆桢又自愿先强一洋,愿将南洋经费悉数交给李鸿章让其开展北洋,待北洋强壮后,再分军协防南洋。也便是说,李鸿章独掌了200万两海防资金。
北洋舰队
二、丁戊奇荒和国家财务
谁知,就在次年,即光绪二年(1876),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直隶五省就忽然发作了千载难逢大旱灾,从而涉及江苏、安徽、甘肃东部、四川北部等邻近区域,此次旱灾持续至光绪五年(1879),在1877、1878年到达高峰,史称“丁戊奇荒”。
依照《我国近代十大灾荒》一书估量,在这次旱灾中逝世人口在900万至2000万左右,可谓千载难逢的大灾。如此大灾仅靠当地官府赈济现已绰绰有余,只能由朝廷统一规划。
那么,此刻清朝的国库财力尚有多少?
依照《清财务考据》一书所说,同治十三年(1874),国库能入账6080万两,但出账达7000万两。这7000万两支出项仅包含朝廷日常开支、对外赔款、太平天国战区的善后,1875年,清政府尚能拿出200万两给李鸿章办海防,一起支撑左宗棠克复新疆,可见此刻的财务缺口还不太大,但确实现已绰绰有余了。
《乔家大院》里的左宗棠
再看看洋务派搞的洋务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盈余,反而光吃国家补贴,洋务企业成了只拿补助不做奉献的“鸡肋”。
在这种绰绰有余、绰绰有余的财务状况下,清政府还能拿出多少钱来赈灾呢?
1876—1878年,为了应对旱灾,朝廷革除当地田粮租税。革除税收的价值就超越1800万两,这相当于国库减少了1/5的收入。
在赈灾上,自1876—1879年,不算总赈灾,仅朝廷拨发的紧迫救命款就有250万两白银及100多万石粮食。但这些赋税还仅仅是给全省受灾的华夏五省,部分受灾的接近几省还没算在其内,想要完全安稳哀鸿还需更巨大的数字。
很显然,丁戊奇荒期间,朝廷经费严峻不足。
丁戊奇荒下的大众
三、赈灾派对洋务派的碾压
清门户兴起于同光之际,以直言敢谏,改写吏治为己任。灾祸发作后,清门户摇身一变,成了为民请命的赈灾派,可赈济大众的赋税何来?中央财务原本就绰绰有余,现在天灾一到,怎么应对如此缺口?横竖左宗棠西征克复新疆的军饷是绝对不能动的,所以只能从洋务身上打主意。
光绪三年(1877),赈灾派和洋务派发作了第一次比武。太子洗马七月上奏“海防则虑在久远,饥民则患在现在”(《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孤本内阁六部档案》),建议移用20万两海防经费赈灾。此意见被朝廷采用,朝廷暂时移用海防银10万两。之后赈灾派托言李鸿章练饷不急用,又“借走”了天津海防银20万两,这样李鸿章的洋务工作资金就丢失了30万两。
光绪四年(1878)二月,赈灾派又发起了第二波进犯。如张爱玲的祖父、翰林院侍讲张佩纶搬出圣祖康熙的话,说赈济哀鸿比剿抚夷狄更为重要。此轮进犯,朝廷对洋务派采取了持续镇压,但又不能一次打死的情绪,又强逼李鸿章交出40万两经费用于赈灾。
这样,丁戊奇荒让李鸿章丢失了70万两白银。
李鸿章
四、丁戊奇荒对洋务的冲击
通过丁戊奇荒的赈灾,洋务工作经费被严峻紧缩。体现便是李鸿章的海防工作严峻受损,用于丁戊奇荒的70万两经费都是来自北洋海防。咱们方才也讲了,北洋经费其实便是南洋和北洋两洋经费兼并而成的,所以北洋经费很是足够,正由于这样,言官们才盯上了这笔钱。
两次比武李鸿章都以失利告终,他不是没反击过,光绪四年(1878)三月,他给朝廷上折子,论说海防的重要和经费的严重。可是朝廷固执移用,李鸿章百般无奈,只得提示朝廷,这种应急存款真不能动,如果将来有事,必定苦于应对。果不其然,甲午战前的现实证明了李鸿章的老成谋国。
甲午战争
水兵经费原本是专项经费,事关国家和民族之命运,却被随意移用,先是被赈灾移用,后来又被慈禧移用,最终李鸿章确实没有应急存款,来抢救北洋舰队的落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终成定局。
推延购买的定远号
文史君说
丁戊奇荒对洋务的冲击是全面的。军事上开支减缩、资金移用,原本要购买的先进战舰,被推延至1881年。洋务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费亦被揉捏。支撑久远的洋务,仍是应对眼前的灾荒,是个两难挑选。令人遗憾的是,朝廷支撑赈灾派揉捏洋务的原因,便是怕李鸿章等人借洋务尾大不掉,要挟爱新觉罗的控制。
参考文献
朱浒:《赈务对洋务的排挤》,《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4期。
杨凤鸾:《 “丁戊奇荒”慈悲救助的近代转型探求》,《姑苏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吕俊:《论华夏晚清丁戊奇荒赈济的多元化》,《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著作,未经授权制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查找,如有侵权烦请联络作者删去,谢谢!
咱们会每天为咱们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重视咱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谈论,这是对咱们最好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