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盛行厚葬,因此留存下来许多奢华的墓葬,即使阅历两千年来重复的盗掘,在今日仍是有许多坟墓留下了许多十分值得一看的出土文物,它们有满城汉墓、徐州汉墓、永城汉墓、临沂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南昌海昏侯墓以及这儿要讲的广州南越文王墓。
广州南越王墓为南越国第二代赵眜(又称赵胡)的陵园。之所以称之为陵园,还在于在墓中发现了“文帝行玺”金印,它不只弥补了史书中关于奥秘南越国的记载,也证明了关于赵眜称帝的风闻。
公元前204年,南海尉赵佗趁华夏混战之际,进犯吞并桂林、象郡后创建了岭南前史上第一个当地政权——南越国。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被汉消亡停止,南越国享国九十三年,共传五代,即:赵佗、赵眜、赵婴齐、赵兴、赵建德。《史记》有南越尉赵佗列传,《前汉书》有两粤传,这是对南越国前史最原始的记载。
南越国的创建始于秦末全国打乱。“全国共苦战役不息,以有侯王”,项羽分封诸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汉王刘邦还定“三秦”,楚汉之争正式开端,华夏大地进入群雄逐鹿的滚滚硝烟之中。此刻,南海尉赵佗已在岭南运营良久,他既不从楚,亦不助汉,而是“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立国称帝,实施“偏霸”的战略。
刘邦树立西汉王朝后,将赵佗视为心腹大患。公元前202年,刚刚获得楚汉之争成功的刘邦便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为封地,将“至忠”吴芮封为长沙王。其首要意图就是为了“塞岭南之口”,不让赵佗逾岭而击北,问鼎华夏。这以后,刘邦屡次对赵佗选用怀柔与强硬并存的方针,一面封赵佗为南越王,一方面又遥夺南越国而封南海王。因此,赵佗与刘邦之间毫无信任感而言,他实际上也对汉朝选用了敬而远之的方针。
公元前189年,汉惠帝病死,吕后专政。吕后一改高帝时的方针,强势对待南越,禁粤关市,使得赵佗在公元前183年撕破了假装,自称南越武帝(或许说是康复了称帝),与吕后断绝了臣属联系,平起平坐。直到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即位后,才康复南越王赵佗的王籍和“通使如故”,赵佗也相应地撤销帝号,再次表明屈服于汉。这种屈服当然仅仅一种政治手法罢了,在这以后的日子里,他运用阳奉阴违的手法,一方面在给汉文帝的上书中,宣称绝不称帝,一方面“其居国,窃如故号名”。
不只赵佗自己仍称南越武帝,其孙赵眜即位后,也称南越文帝。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即位后,“即藏起先武帝、文帝玺”。首要因为赵婴齐曾以南越国太子身份在长安做人质,直到汉武帝建元六年赵眜病重,才获准归国。因“居长安久,益畏汉”,故而自南越王第三代起,才真实不敢称帝。赵婴齐死后,只谥为明王。在这儿赵婴齐恐怕不只被“吓大”的原因,华夏实力在增强,南越在虚弱,这种反差他或许比任何人都有更深的领会。
南越国和汉朝这种君臣联系,一向只见诸于史料,未什物印证。三国时期孙权听闻赵佗墓中奇珍异宝甚多,曾派人专门盗掘,但终不可得,只掘取了婴齐之墓。墓中有“金印三十六,一皇帝信玺,一皇帝行玺。”这一资料佐证了南越王有称帝的史实,但仍无法坐实。直到广州越秀山西边象岗之上的南越文王墓被发现,南越国的前史才真实地显现于人们眼前。
南越王墓墓室分前后两部分,共七室。前部分为前室、东( 左) 耳室、西( 右) 耳室,平面呈横长方形;后部四室,有主室( 后中室)、东侧室( 后左室)、西侧室( 后右室) ,三室平行纵列, 在主室的后端由两堵石柱分隔出一个后藏室,整个后部平面呈方形。
南越文王墓中最重要的出土物即文帝行玺金印。行玺是皇帝六印之首。《汉旧仪》载: “ 玺皆白玉蠕虎钮, 文日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凡六玺。”据此,南越王赵眜在位时确实称为南越文帝。印面呈田字格状,边长3.1厘米,宽3厘米,通高1.8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是98%。印面阴刻“文帝行玺”四字,小篆体,书体整齐,刚健有力。“文帝行玺”金印出土于墓主人的胸部方位。应是南越文王的发布命令的官印。金印的印钮是一条游龙,盘曲成“S”形,龙头伸向一角,首尾及两足分置四角上,似腾飞疾走,龙身上的鳞片和爪是铸成后凿刻的。龙腰拱起用以穿印绶。出土时,金印印面沟槽及印台四壁都有运用和磕碰的痕迹,还模糊能够正常的看到印泥的痕迹,明显,是墓主生前的有用物。“文帝行玺”以龙为钮,黄金铸成,僭称帝玺,打破了秦汉时期皇帝用玺以白玉为资料,以螭虎为印钮的规制。它是我国现在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也是仅有的汉代龙钮帝玺。
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帝王和高档贵族死时的贴身“玉棺”。以玉衣敛装的风俗在前史上从前风行了三百余年。汉人迷信玉,以为玉衣可使尸身不腐。现在我国考古出土的完好玉衣有十几套,南越王的丝缕玉衣是我国迄今所见的时代最早的一套形制齐备的玉衣。南越王的丝缕玉衣,长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丝线穿系和麻布张贴编缀做成。分为:头套、上身衣、袖套、手套、裤筒和鞋六部分。出土时,因南越王尸身和编缀玉衣的丝线现已迂腐,玉片散落在地,专家花了三年多时刻修整恢复。
南越王墓出土各种玉璧达56件之多,其间主棺室就有47件,当然这不能阐明墓主对玉璧的喜欢。玉璧在汉墓中的效果,一般是用来防腐的,但假如呈现于死者头部邻近,也有一些被用为升仙的转化通道。南越王墓主棺室出土的一件大玉璧,是墓中所有玉璧中最大的一件,其雕刻精巧,纹饰古拙严肃,是我国已知玉璧中体形最大、龙纹饰最多的一块,被称为“璧中之王”,它或许便与升仙之途有关。
这件玉铺首的形制十分共同。选用了非对称的办法来制造铺首,一侧有螭虎纹饰,铺首面部残留有朱砂,或别有用意。
这件七星纹银带钩,钩首为龙头形状,钩身装修着北斗七星纹。它是南越王墓出土的仅有一件与地理有关的文物,因此十分宝贵。
八节铁芯玉带钩出土自墓主人棺椁的头箱,所谓带钩,望文生义就是束衣带的钩,它是汉代贵族身份的标志之一。这件带钩19.5厘米,重197.5克。由一根铁柱穿连8块玉而成。钩首为龙头,瘦瘦长长。钩尾为虎头,用一块玉详尽地雕刻出山君的凸眼、直鼻、獠牙、胡须、浓眉。钩身刻有鳞和鳍,和旋绕的云纹。
金钩扣玉龙出土于南越王的右肩部位,全体由一条青玉雕刻的玉龙和一个金质的虎头带钩组合而成,构成一幅龙虎争斗的生动图景。玉龙长身体曲折成S形,回忆张口,衔住背鳍,尾巴回卷,下半端折断,断口两头各钻有3个小圆孔。它应该是其时已断,主人因为喜欢而令人修正的。金带钩是铸成的,器表打磨光亮,钩尾和钩首都作虎头形。钩尾的虎头双眉上扬,额顶铸出一个汉字的“王”字,十分形象。虎口构成的套銎,刚好套住玉龙的折断处。把龙、虎两神灵动物奇妙地用不同资料做成一器,看样子也是带钩。
这件角形玉杯出土自墓主棺椁头箱。用一整块青玉雕而成,呈犀牛角造型,口椭圆,腹中空。高18.4厘米,口径5.9-6.7厘米,口缘厚0.2厘米,重372.7克。器表上面线刻一尖嘴兽,回环往复,生动逼真。相传犀牛角的酒杯能够溶解毒物,玉虽不能解毒,南越国的玉匠却借题发挥,就着石头的形状施刀,归纳运用玉雕的各种工艺办法,在器身上奇妙布局各层纹饰,再经过详尽的打磨,二千年后玉角杯仍放射出温文恬润的光泽。
这件双出廓的透雕龙凤涡纹璧长60厘米,是墓主组玉佩中的一件,极端精巧。南越王墓共出土组玉佩11套,这一套最为富丽,共由玉、金、玻璃、煤精球等不同资料的32个饰件组成,以双凤涡纹璧、透雕龙凤涡纹璧、犀形璜、双龙浦纹璜4件玉饰自上而下为主件。中心配以4个玉人、5粒玉珠、4粒玻璃珠、2粒煤精珠、10粒金珠,玉套环居于最末端,构成一套巨细有别、轻重有序、色彩斑斓的华贵配饰。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直径10.6厘米,厚0.5厘米,是一件装修玉器,可谓国宝。它出土于墓主右眼方位,青白玉雕成,土沁呈黄白色。在规划上,玉佩分为表里两圈,内圈透雕一条游龙,外圈透雕一只凤鸟,站在龙的前爪之上。龙尾和后爪伸向外圈,凤冠和尾羽上下延成卷云纹,把外圈空间填满。凤鸟回眸凝睇游龙,龙凤似喃喃细语,妙韵天成。龙凤相对,涵义吉利。这件玉佩雕镂精密,构图完美调和,主次清楚,是汉代玉器中稀少难得的艺术珍品,其器形图画被选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馆徽。
屏风是室内摆设的用具。这件屏风出土于主棺室东侧,是我国汉代考古初次发现的有用漆木屏风。因为出土时屏风部分已腐烂,仅存一些铜构件和漆片散落在地,专家们依据构件的出土方位、构件造型科学恢复。该屏风不只规划大,并且结构奇巧。它中心的屏门能够向外敞开,两边的翼障以折叠构件衔接,能够打开。它的上部装修有插着茸毛的朱雀和双面兽首造型的顶饰,中心是红黑两色的卷云纹图画,下部是人操蛇造型的托座。
在南越王墓西耳室的一个漆盒内放有用朱绢包裹的剑饰43件,可分为8套。在主棺室出土有5把玉具剑,所附剑饰共15件,两者算计达58件。它们均用青玉雕刻而成,运用透雕、线雕、浮雕等技法,雕刻出螭虎、瑞兽、鹦鹉等,将质地、造型、涵义等完善结合起来。在同一墓中出土样式如此许多、构图奇巧、工艺高明的玉剑饰,可谓为汉代剑饰艺术之冠。玉具剑在汉代是贵族身份的标志,在近年发现的海昏侯墓葬中,咱们也发现了许多这样的剑饰。
节是古代用于军事和交际等方面的信物,是我国古代使者所持的凭据。现在我国已出土的节有:管形节、龙节、虎节等。这些节多出土于湖南、湖北、安徽等楚文化区域。文中这件虎节长19厘米,最高11.6厘米,最厚1.2厘米,用青铜铸成扁平板的山君形状,成蹲踞之势,虎口大张,尾部曲折成“8”字形。虎身上的斑纹铸有弯叶形浅凹槽,内贴金箔片,双面共用60片。虎眼、虎耳均由细金片勾勒出。虎节正面有错金的铭文“王命命车途”,从铭文可知,它是一件调集车马的信符。南越王墓出土的这件虎节,从文字、纹饰等方面看,与楚文化有根由联系。它是迄今停止发现的仅有错金虎节。
这件银制器物,李零称之为裂瓣纹豆,盖身相合呈扁球形。盖子和盒身上选用锤牒工艺制成对向交织的蒜头型凸纹。这种工艺与纹饰、造型是古代西亚波斯银器的特色,与我国本乡的传统技艺不同。咱们一般以为它是一件进口货,银盒进入我国后,工匠依据汉代银器的特色,在盖子上焊接了盖钮,在盒底加了圈足,还在器身上留下了许多铭文。可见,西汉时期,广州已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和产品集散地。
南越王墓出土汉式铜鼎共18件,其间9件器身有“蕃禺”或“蕃”的铭文。番禺就是今日的广州,它在秦朝时是南海郡的郡治,南越国时为国都,这件“蕃禺”铜鼎阐明广州建城已有2210多年的前史了,它是广州城市建设史的重要证据。
南越王墓出土了五件玉雕舞女,为汉代乐舞供给了生动的什物资料,上面两件玉舞人就是其间代表作。左面的一件高3.5厘米,她有十分风趣的发型和精巧的服装,请留心她的舞姿:一手抛袖上扬到脑后,一手向死后甩袖,折腰摆臀,口微打开,似在歌咏,是典型的越人跳楚舞的形象。玉雕舞女在汉代诸侯王墓中常有发现,但多为扁平玉块,这种圆雕玉舞人,尚属首见。
右边的舞人是南越王右夫人组玉佩(B组)中的组件之一。这套组玉佩由七件玉雕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两件透雕玉环、玉舞人、两件玉璜、玉管。小玉环双面透雕龙纹,大玉环双面透雕两龙两兽(见下图),相互环绕。玉舞人高4.9厘米,宽1.8厘米,工匠将舞女长袖飘飘、扭腰摆臀的瞬间定格,极为逼真。经过这些玉舞人咱们我们能够知道南越国宫殿舞蹈中盛行的状况。
承盘高足杯,通高17厘米,放在南越王棺椁的头端,由高足青玉玉杯、游龙衔花瓣玉托架、铜承盘三部分所组成,造型呈三龙拱杯之势,它共由金、银、玉、铜、木五种资料作成,工艺精巧、造型独特。在南越王墓中出有五色药石的什物(下图),所以这件承盘高足杯或许是南越王生前用来承聚甘露、服用长生不老药的用具。
这件玉佩造型也很独特,里头有凤鸟、云纹、还有舞人,看样子有许多丰厚,而不单单是一个饰物那么简略。
兰台挥麈[大众号artlch]往期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