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副才智对联每把戏言多嘲笑常怀愿意莫生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3-11 19:07:20  阅读:8462 作者:责任编辑NO。邓安翔0215

01

欲除烦恼须无我;

饱经艰难好作人。

此联为清代军事家、诗人彭玉麟(字雪琴)的诗句。许多楹联书本的作者或转抄者都误以为此联是俞樾的自题联,其实此联是彭雪琴致俞樾的信中运用的诗句。

俞樾在《与次女绣孙谈人生》时说:“昨得彭雪琴侍郎书,有诗云:‘欲除烦恼须无我,饱经艰难好作人。’此言有味,故为汝诵之。”俗话说,劝君莫烦恼,烦恼催人老。烦恼人皆有之,但烦恼的内容则因人而异,然追根求源,烦恼都从“我”字而来。无我则忘我,心底忘我则六合宽,有何烦恼可言?所以“无我”是铲除烦恼的良药。

“欲除烦恼须无我”,实在是深谙道理的人生经验之谈。

相同,在人生的航程中,不会永久一往无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饱经艰难好作人”,已为很多现实所证明。对联以“过来人”的口气,中肯的向人们提出劝诫,赋有启迪性。

02

天上四时春为首;

人世五福寿领先。

上联谓天然界春夏秋冬四季,当以春为首。春,指春季、春天。我国习气指阴历正月至三月,为一年四季中第一个时节。“人遇春暄,则四体舒泰”,《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六合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上,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思是说,春天三个月,是万物移风易俗的时节,人们应该日入即卧,早一些起床,到院子中散散步,披开头发舒缓形体,使情志生动,充满生机,像对待初生的万物相同,只应让其成长,这是习惯春天,保养“气愤”的道理。

人世五福,即“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孔颖达疏:“一曰寿,年长也。”下联是说人世五福,寿是第一位的。它不仅在五福摆放次序上占第一位,并且就重要性而言,健康长寿则是全部夸姣的前提条件。

03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景;

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此句系邯郸吕翁祠联。吕翁祠坐落在河北邯郸市北10公里处的黄粱梦村,始建于北宋年间,后屡有损毁又不断修葺。这座历史悠久、规划雄伟的道观是依托唐文学家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的故事而建的。

故事说在唐开元七年,吕翁在邯郸道上的一家客店,遇到了进京赶考的穷书生卢生。“生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卢生本想“建功树名,出将入相”,享荣华富有,但自叹久困、苦不完成志愿。谈毕,而目昏思寐。吕翁便授以青瓷枕,并说枕此枕能够完成志愿。其时店东人正蒸黄粱米饭。卢生倚枕便睡,梦中回到老家,娶名门闺秀为妻,考中进士,出将入相,饱经富有。可醒后店东的黄粱尚未熟。卢生惊奇道,这岂是梦吗?吕翁谓生曰:人生之道,不便是这样吗?此联紧扣卢生梦游的故事主题,启示世人,一味寻求功名富有仅仅“一枕黄粱”。

上联的“更”是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半夜三更。“功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谓或官职名位。“幻景”,乃虚幻奇特的境地。上联是说,即便的确获得了“功名”,而待睡至二三更时,双眼一合,百事暂忘,也都成幻景了,何况是卢生梦中的“功名”,就更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下联的“古人”,系“死”的婉称,人逝世婉称为“作古”或“百年”“千古”等。下联是说,人生不过百年,想到百年今后,现在的人不管年纪巨细,都将成为“古人”。此联对某些利令智昏者、汲汲于分外的贪求者,不失为一帖“窒欲”的清醒剂。

04

每把戏言多嘲笑;

常怀愿意莫生嗔。

此联为明代御医龚廷贤《摄养》诗的颈联,载《寿世保元》。

这是一副劝诫人们要长于调控心态的对联。不同的心态对人的影响极大,怎么坚持好的心态,做自己心境的主人呢?那便是“每把戏言多嘲笑,常怀愿意莫生嗔。”

上联的“戏言”,即快乐的话、恶作剧的话与诙谐言语等。“戏言”的意图是为了“多嘲笑”。由于笑是夸姣心境的流露,是心灵之花的开放,是身体的最佳补品,又是延年祛病的良方。发自内心的笑,可使人舒展筋骨、活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通气和消化功用。

下联的“愿意”,即爽快、快乐。《庄子·盗跖》:“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愿意之道也。”“嗔”,即发怒、气愤,“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实践标明,在人的情志活动中,对健康最有利的是乐,而最有害的心境之一则是怒。

此联意思是说,在日常日子中,要常常坚持豁达、奔放、愉快的心境,切莫生嗔。

05

天下事到处而安;

田舍翁问心已足。

这是赋闲在家的清代官员林青圃在其旧宅题写的楹联。

上联全句为:庭余嘉荫,室有藏书,天下事到处而安,即此是雕梁画栋。介绍其住所的内部环境。“庭余嘉荫”,指院子中有树木枝叶的庇荫,化用陶渊明“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的句意;亦比方长辈惠及后代的恩惠。“天下事到处而安”,化用明代李贽“唯我能随寓而安,无事固其良心,多事亦可度日”的句意,意谓能习惯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意。

上联是说,院子有嘉树的庇荫,室内有保藏的书本,安于地点的各种境遇,恰似处于金碧辉煌的居室之中。

下联全句为:卜得芳邻,居成美境,田舍翁问心已足,漫言应列鼎钟鸣。写住所的室外环境。“卜得芳邻”,“卜,择也”,“芳邻”,对街坊的美称。“田舍翁”,年迈的庄稼汉,作者谦称;清史学家、文学家赵翼也有“怜他未惯蓬茅宅,笑我本来田舍翁”的诗句。“列鼎钟鸣”,列鼎即陈设置有盛馔的鼎器,列鼎钟鸣,指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描述富有人家豪华的日子。

此联是说,挑选好的街坊,住在美丽的环境,我老汉已称心满意,更不必谈列鼎钟鸣那种奢华日子了。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奔放自适,这样的日子足矣。

06

与其十事九满意;

未若三平两满休。

上联为假定句。“满意”,为契合心意。“十事九满意”,其实便是不行能的,这儿不过是假定罢了。在实在的日子中却是“不满意事常八九”,“人生十事九堪叹”,这是人生体会的真理。“与其”为连词,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表明有所取舍时,“与其”用在放弃的一面。即便十事九满意,不如三平两满休。

下联的“三平两满”,典出宋代陈叔方《颍川小语》:“俗言三平二满,盖三遇平,二遇满,皆平稳得过之日。”宋代黄庭坚《四休居士诗三首并序》:“太医孙君昉,字景初,为士大夫发药,多不受谢。自号四休居士。山沟问其说,四休笑曰:‘家常便饭饱即休,被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无妨老即休。’山沟曰:‘此安泰法也,夫少欲者不伐之家也,知足者极乐之国也。’”按宋人的白话,“三平二满”即日子迁就得过、平稳过得去的意思。“休”即罢手,中止。意谓有“三平二满”(即衣、食、住平平常常,满意于已有的名与位)的平平日子就足够了。

“三平二满”也好,“四休”也好,无非是发起人们知足,不作分外的、无法完成的梦想,满意于能轻松完成的希望,倒不是要人们仅过“家常便饭”“补破遮寒”的日子,而在于坚持心态安静慈祥、心境舒畅。

07

戒之在斗戒之在色戒之在得;

职思其居职思其外职思其忧。

此联选自清代梁章钜《楹联续话》。

上联语出《论语·季氏》:“正人有三戒:少之时,血气不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风华正茂,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儿的“三戒”,是孔子依据人生的少、壮、老三个阶段不同身心情况,按其天然成长规则,对人们的道德涵养提出的劝告,提示人们警觉力戒,长于主动调摄,使其适中其度。即年轻时,血气还不老练,要警觉沉迷色欲,到了壮年时,血气正旺盛,便要戒备争强好斗。联作者还特别阐明,“斗之一字,不必定指血气之勇也,我辈既入名场,大凡奔竞之心,排挤之途,皆斗象也”,着重“居高位者尤宜慎之,庶不招尤,不偾事耳。”戒斗的意图在养“和气”。至于到了老年时,血气已虚弱,则要警觉贪得,所谓“得”,泛指关于声誉、位置、财贿等的愿望、贪求,“戒得”的方针在养“正气”。

如果说上联是讲修身养性,下联则讲守职尽责。下联语出《经义述闻》:“家大人曰:职思其居,职思其外,职思其忧,皆谓常思之也。”这儿的“职”,指职务、作业、职分、职责。意为要时间想到自己的职责地点,想到自己份内的作业,想到应该担忧的工作,高枕无忧,不行漫不经心。

08

务观万篇半皆归里作;

启期三乐满是达生言。

这是清代书法家刘石庵赠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的对联。

上联的“务观”是陆游的字,据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粗计,陆游归里后在山阴的诗作有6700余首,所以上联说“务观万篇半皆归里作”。故土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皆是诗人歌咏的目标。《唐宋诗醇》评陆诗云:“至于泛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木,莫不着力歌咏,以寄其意。”写诗成为他涵养身心的重要内容。

下联的“启期”是指我国春秋时的山人荣启期。“启期三乐”事见《列子》:“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瑟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然生成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难免襁褓者,吾既以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明显,孔子是非常欣赏荣启期的,这种知足常乐,听其天然、随遇而安的豁达情绪值得人学习。荣启期的这种参透人生、不受世事连累的达生之言,给世人留下了“达生知止足”的美谈。“启期三乐”后就被用为知足常乐之典。

09

水流任急境常静;

花落虽频意自闲。

此联选自宋代邵雍《天津感事二十六首》之十五。

上联是说,不管水流怎么湍急,只要人能坚持安静的心境,就不会被滔滔的流水声所搅扰。正是: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野云忙。

下联写花瓣尽管一再飘落,只要人能坚持闲适的意念,就不会为凋零的落花而惆怅。明人洪应明在引证这联诗句时写道:“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多么安闲。”

唐代白居易曾在《续座右铭》中写道:“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邵雍的联语正表现了白居易等静养的思维。

邵雍言及静养的联语还有:静处天地大,闲中日月长。

10

海到尽处天是岸;

山登绝顶人为峰。

古人云:“爬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迷茫。”国画大师刘海粟在一幅山水画中化用清代林则徐少年时作的“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述志联题写了这副对联。

上联是说,大海浩瀚无涯,只能把视界的止境——地平线当作海岸。下联是说,山高高不过人的脚板心,人登上山的绝顶,山便在人的脚下,人则为峰顶了。

品读此联,联想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有“山矮人高”的联语。200多年前,郑板桥曾为四川灌县青城山天师洞台榭题写了“心清水浊,山矮人高”的对联。上联写泉流明澈如莹,与此间“洗心池”一景相联系。“心”通过清洗天然“清”,“心清”倒觉水变“浊”。下联写群山千山万壑,仰之高耸入云,但山再高也在攀登者的脚下。人登临山巅,天然是“人高”而“山矮”了。两联同写山水但有同工异曲之妙,让人遥想联翩。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一切。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