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3-05 14:58:59  阅读:7497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花朝节 · 一年中最值得爱惜的日子

今天阴历二月十二,

是惊蛰,也是一年一度的花朝节。

花朝,一个道贺花神生日的日子,

旧时人们在花神庙摆花糕香供,

青年男女聚在花魁树下欢歌起舞,

古人信任万物有灵,

夸姣的日子将跟着花开而来。

比起元宵和中秋,花朝节的名声在今天并不那么嘹亮。但它由来已久,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古人与花亲厚,在他们心里,这些默默无语的柔嫩生灵,可相伴朝暮,可结为亲朋,天然也应有生辰岁庆。这样孩提相同纯真的想象,让花朝从一开端就裹着浪漫的气味。

那时候,人们喜爱将“花朝月夕”并称:“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想念不相见”。两个节日,一为春序正半,百花争望,最堪游赏,一处清秋之中,明月皎皎,诗酒谈欢,在一年中遥遥辉映,让人对柴米油盐的日子有了等待,这是古人关于天然赏赐最由衷的信仰。

正由于有所等待,有所信仰,这场春天的邂逅总是被分外爱惜着。

每到花朝节朝晨,女孩子们会绾帘出阁,游春野步,将五色纸笺悬系在花枝上,谓之“赏红”,名为“护花”。“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春风”写的便是这一风俗,唐人还有一句“朔风如有意,简略莫糟蹋”,道尽了护花人的怜惜,何止是风,人亦如此,由于爱惜,是人间最温暖的看护。

这种惠及草木的温顺早有记载:唐朝有个叫崔玄微的处士,家有名苑,花木茂盛。许是看他爱花之心热诚,花精们化为少女来访,还教他置备彩帛,绘日月星辰,悬于园中花枝。那年花朝节暴风高文,洛阳城折树飞沙,只需崔家园子里的花木得了护持,安定不动。这个故事很得爱花人的喜爱,悬彩护花因以成俗。

唐人这种爱花成痴的性质有自上而下的成分。唐太宗、武皇、穆宗,个个都是“花痴”,不只莳花、护花、赏花,还要趁着花好,吃上一些。每年花朝节,武则天都会令宫女遍采百花,和米一同捣碎,蒸制成糕,飨宴群臣。这样制造出来的糕点兼具花的浓郁和谷的芳香,很快也流传开来,构成节俗。

宋人对花朝的热心有增无减,连童叟大众也参加进来。因而每到花朝,愈加热烈,“国中罢市、红翠出游”。除了郊游,赏花,雅集,还盛行莳花、挑菜、扑蝶等活动,更添了许多日子气。此刻不论男女,都乐于将大朵的鲜花簪在鬓侧,招摇过市。他们现已不满于只做一个旁观者了,他们要参加这花开,要夸耀这盛景,要把春天揉进自己的存在里。

赏花、护花也好,食花、簪花也罢,表现的其实都是人们对仓促花事的眷恋和爱惜。由于从前爱惜,也就无惧于时光流逝,花谢花飞了。

惜春

传说中,花神掌管着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乐于过花朝节的不只是爱花的风流客,更有花农和谷农。

由于正值芳香酝酿之际,农家喜爱在这一天摊晒各类种子,最好是能凑齐“百样种子”,以祈丰盈。预卜的办法也简略得心爱:是日晴好,便是百物丰熟的佳兆了。

除此以外,花农们还会在花朝节集于花神庙内设供,演戏娱神,以祝神禧。东北一带考究用素馔来供奉,姑苏则会宰杀家畜,恭祝仙诞。不论以哪种方法,真诚的愿望是共通的:请求花神保佑,风调雨顺,百花竞放,五谷丰登。

这样的活动会一向延续到夜里,人们拎着各色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邻近巡游,热烈的场景恐怕不亚于上元节的夜市。

由于春耕时刻名贵,旧时官府还会在花朝节出郊劝农。实际上哪用劝呢?最知道时节改变的花农、谷农们早就暗搓搓地预备了,他们每一年都像爱惜生命相同,爱惜着未尽的好春色呢。

惜人

每到花朝节,就会不由得梦想古时候的雅集:少女们在花魁树下就地设席,在这里,她们能够肆无忌惮地谈天欢笑,抽花签、飞花令、斗百草、起歌舞……一阵风来,落花满天,拂了一身,明丽的笑颜醉倒花下,这场景足以定格百年。

每当花朝动春心,有一年,钱镠在杭州照料政事,一日走出宫门,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想到与夫人现已好几日不见难免生出许多怀念,提笔写了一封信件,其间一句:“陌上花开,可慢慢归矣”。

现在的壮族也过花朝,称之为“百花仙子节”。节日里青年男女聚集在长有木棉树的平坝,遥相对歌,在真诚的情歌声中抛绣球、赠花为媒,所得绣球不带回家,待日落分手时,挂到百花仙子所住的木棉树上,请求百花仙子保佑爱情永结,心肠皎白。

不论是闺蜜间的畅谈,仍是情侣间的私语,“陪同”让这个节日变得像花蜜相同甜美,像花香相同浓郁。有时候觉得,人的情感正像是春天的繁花相同,让人如沐春风,就像找到了心灵皈依的场所。

所以到今天,即使花朝节盛名不再,但繁花盛景的好日子,只需心中有爱,何处不欢欣。

花神

花朝节,说完节日,也不能不提与花有关的那些人儿。在中国古代一向有“花神”之说,在许多历史人物中,为各式花朵寻找了“代言人”——其人或有与花相关的轶事、或有描绘此花的名句、或与此花的精力性格相通……传说版别各异,一种春花,往往稀有位花神。选人作为花的代表,也是古人对花的一种欣赏方法,可谓独特的“花神文明”。

桃花男神崔护

一面结欢好,诗成覆死生

春日时节,独自郊游的崔护叩开了小院的柴扉,讨一碗水喝。应门的二八佳人取了水来,便斜倚院中桃树,夭桃灼灼,花下少女竟比它更多一分娇媚。

次年,崔护忆起少女,循旧路前往看望。却只见院门紧锁,杳无人声,唯余桃花纷繁。他心中丢失,留诗于门扉:“上一年今天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仍旧笑春风。”

数日后,崔护再访山村,只听小院中哭声哀痛。一老者出来问道:“你便是那不念情义的崔郎?你杀我女!”本来少女对他一见倾心,只盼他再度拜访,苦等一年却因举家外出,恰与崔护错失。回来看到题诗,以为缘分已尽,竟郁闷而亡。崔护见到少女遗容,悲呼道:“崔护在这了!”这一哭喊,少女竟悠悠转醒,死而复生。天公作美,崔护与少女终成眷属。

晚唐崔护确有其人,也确实留下了“人面桃花”的神来之笔。但他与桃花少女的纠葛,出自笔记小说《本事诗》,这更像由桃花诗而打开的文艺联想,未必是真事。不过,由于这段传奇,崔护仍是被后人选作了桃花之神。

桃花男神刘晨、阮肇

桃源神仙界,陶醉忽忘归

东汉年间,浙江天台山藏着种种宝贵药草,还藏着通往仙界的隐秘路途。相传有乡民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路粮尽,幸而在绝壁上发现一棵大桃树,便采桃子果腹。然后沿着桃树下的溪流溯流而上,竟遇到两位绝色佳人,邀他们归至家中,以身相许,结为夫妻。刘阮二人陶醉温顺乡,模糊十余日,才想起应当回家报声安全。佳人苦留不得,遂指点了下山途径。

出得山来,人间竟白云苍狗,早已不是东汉,而是晋朝。刘阮这才觉悟,所遇乃仙女,桃花深处,实为仙界。何去何从?刘晨心想,不论汉晋,安稳度日就好,所以在人人间娶妻生子去也。阮肇却看破红尘,修仙入道,飘然不知所踪。由于这段“仙缘”,刘阮二人成了桃花神,但那通往仙界的桃树、溪流,一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再不为后世所见。

桃花女神息夫人

身葬桃林恨美人

还有一位公认的桃花女神,是春秋时的息夫人。她本是陈国公主,嫁往息国时,途经蔡国,蔡侯对她轻薄无礼。息侯闻讯大怒,压服楚王发兵灭蔡,俘虏蔡侯。蔡侯记恨,又知楚王好色,就成心盛赞息夫人貌美。楚王公然动心,又灭了息国,抢走佳人。

息夫人想尽节自杀,楚王却以息侯性命为挟制,迫使她逆来顺受。在楚宫中,息夫人虽受盛宠,却从不对楚王稍露笑脸。民间相传,她入楚三载,总算趁楚王外出,逃出宫去见息侯,二人殉情于桃林中。所以息夫人被后世称为“桃花夫人”,人们还设“桃花庙”祭拜她。

但是,息夫人毕竟是“美人祸水”,直接导致了蔡、息两国毁灭,虽然性格刚烈,委身仇人却也是现实。这使后人对她褒贬不一,点评随年代风向而不断改变。

而古人对桃花的观点,在不同年代也有大相径庭:先秦时,以桃花喻美人纯属赞许,还有祝愿多子之意;唐宋后桃花风格渐低;至明清,粉红的桃花已被归入“艳俗”之流,乃至用来暗喻娼妓。因而,在对女子品德要求苛刻的明清,人们奉息夫人为桃花女神,其间情感较为杂乱,既有怜惜,又暗含讽喻。

白碧桃花神杨六郎

素装干练武行人

花神不光能够是才子佳人,也能是刀口舔血的武将。北宋“杨家将”的代表——六郎杨延昭,便是白碧桃的花神。

明清时,杨家将故事广为传唱。小说、戏剧里的杨六郎,都是“银盔银甲素罗袍,胯下白龙马,掌中亮银枪”,英姿凛冽,有勇有谋。更可贵的是,纵使小人中伤、敌国反间,他也不改报国诚志。这股正气,便让人联想到其时盛行的“桃木祛秽”之说。

恰在彼时,桃花也由花匠培养出了许多新品种。其间白碧桃与粉色桃花悬殊,白花重瓣,既像武生的白袍,又有一种洁净正派的气质。因而,虽然桃花神已然不少,杨六郎仍是被特别提出,独掌了白碧桃这一支。

杏花神董奉

起死回生尊杏林

东汉末年,全国三分,江东吴国出了一位名医董奉。彼时正有名满全国的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为曹操隔空诊脉。董奉从未给大角色治病,却能与华佗并称“建安神医”。他所治疗的大多是寻常大众,不只医术高超,并且常怀仁心。

董奉隐居在福建山区的家中,找他治病,不必花钱、送礼,只需种树权当诊金。沉痾治好者,须在后山栽植五株杏树;轻病治好者栽杏一株。如此十年,董奉居所周遭,成了一片蔚为壮观的杏林,有杏十万余株,春日繁花,夏天硕果。杏子老练时,人们能够用谷子交流,董奉再拿所收的谷子去赈济穷户。坐拥杏林、悬壶济世,董奉被尊为杏花神再恰当不过。而世人对医者的敬称“杏林中人”,也正是由他的业绩衍生出的。

杏的风评,也有与桃类似的演化进程。春秋时孔子杏坛讲学,“杏”曾是非常雅正的意象。宋朝叶绍翁写下“一枝红杏出墙来”纯属描绘春景,决然想不到后人会用“红杏出墙”指代女子不贞。但是人们赏识杏花“轻红”、娇柔之态,宋朝后逐渐盛行用它比较佳人。到明清时,杏花已成了风流女子的代称。

因而,除了董奉,杏花神也有女人人选。例如阮文姬,此女名不见经传,仅有艳情笔记《钗小志》中提到她“插鬓喜用杏花”。如此杏花神,不光勉强,风格也差远了。

梨花神谢道韫

梨花冰雪质,轻絮寄才情

梨花、瑞雪、柳絮,皆是皎白轻盈之物,古人常用它们彼此比较。正是这种联络,让后人选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梨花女神:谢道韫。

这位东晋才女最闻名的,便是“谢家轻絮”的典故:名士谢安为本家子女解说诗文,天降骤雪,谢安怅然问:“白雪纷繁何所似?”侄子用“撒盐”来描述,侄女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激赏不已。

后来谢道韫嫁入门当户对的豪族王家,东晋晚期时世动乱,她的夫婿子女都被乱军杀死。谢道韫怀有3岁的外孙,亲持武器,带领家中女眷奋起抵挡,终因寡不敌众被俘。乱军领袖久慕其才,更敬仰她的节气,当即开释她并派人维护。谢道韫便隐居起来,安静度过余生。

谢道韫既有“咏絮”名句,又有如雪高尚的性格,所以与轻絮、白雪相通的梨花,便请她做花神。

李花神韩愈

连天雪花当长歌

李花皎白,理应为喜爱高尚性格的士大夫们所称颂,无法它总与桃花一起敞开,人们往往将门生并称,一朝一夕,独自欣赏、称颂李花之人也少了—都是桃花惹的祸,抢了李花的风头!

但是总算还有人懂得李花之妙。“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就不吝辞藻,力赞李花。他稀有首咏李花的长诗广为传诵,最闻名的《李花赠张十一署》最初便道:“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只看李花,不看桃花,可谓不同俗流。另一首诗中则说:“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素雅雄壮,颇得李花神韵。所以后人评选花神,都以为韩愈配称李花的至交。

南宋诗人杨万里还专门思度过:何故只见李、不见桃呢?一天他偶尔夜观门生,只见红艳的桃花晦暗不清,洁白的李花分外夺目。本来韩愈都是夜赏李花啊!

海棠花神孙道绚

误传春花信,何须醉春风

海棠花趣谈,有闻名的“海棠春睡”——唐玄宗召见杨玉环,她宿醉未醒,到皇帝面前时,双颊晕红、钗横鬓乱,别具美态。玄宗便笑道:“这是海棠花没睡醒啊!”

还有苏东坡的一桩轶事。说是歌妓李宜(一说李琦),屡向他求墨宝而不得,一次酒宴上又敬酒求诗,苏子先卖关子:“东坡居士文名久,何事无言及李宜?”然后在世人惊讶中续道:“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蜀地海棠有盛名,久住西川的杜甫却没写过海棠诗,我对着你这样海棠花般的佳人,也只能赞赏,写不出文字来夸你啊!

杨玉环、李宜、杜甫、苏东坡,都与海棠颇有根由。但是明朝人评出的海棠花神,却是一位不太闻名的女子:孙道绚。

孙道绚是宋代才女,三十丧夫,毕生守节。宋代又恰有一首“孙氏女”回忆亡夫的海棠花词《忆秦娥》,便有人误传为她所作,继而推她做花神。海棠鲜艳易落,涵义或为红妆、或为伤春,怎么看都与孙道绚无关。她大约是众花神中,最稀里糊涂中选的了。

今天花朝节,即使鲜有人知,

但当昂首看见那一树一树的花儿开放时,

人也会变得温顺起来,

由于咱们坚信,夸姣总会伴着花开而来。

天生丽质难自弃,愿喜爱花的你我,

能闻花香,相伴四季,

一路顺利,终身喜乐,

往后余生,皆为花期。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一切。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