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红楼梦里谩骂的艺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12 10:42:36  阅读:624 作者:责任编辑NO。杜一帆0322

近读梁实秋先生小文,题名曰《谩骂的艺术》,读来风趣又合时。权且用先生的几个小题目,戏说《红楼梦》中关于“骂”的轶事。

一、知己知彼

“谩骂是和着手打架相同的,你如其敢打人一拳,你先要自己忖度下,你吃得起他人的一拳否。”

所谓“知己知彼”,不只要清楚自己在哪方面优于对方,使这一“骂”来得理所应当,还要清楚自己的矮处,特别不能把刀把赋予人,让对方捏住凭据反将一军。

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的赵姨娘事必躬亲了这一点。这位“道三不着两”的姨太太,平日受凤奶奶的气不说,连大丫头小戏子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偏偏她又混在婆子堆里,闲言风语听得多了,更是对这些人充满了歹意。

听见芳官用茉莉粉打发贾环,不问青红皂白,只觉得得了理儿,一阵风地就往怡红院来。可叹她自恃姨太太的身份,认为打骂学戏的丫头理所应当,却不知这样激动野蛮的行径早就让她失了面子。

她口口声声说:“你是我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下三等奴才也比你尊贵些的!”哪知在他人眼里,自己也是“下三等”之列里的。

难怪牙尖嘴利的芳官要排揎她:“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呢!”赵姨娘听了公然没话回嘴,气得怔了,直接动起手来,引发了更大的闹剧。可见不能知己知彼,真实简单活成一个笑话。

二、恰到好处

“骂大角色骂到他回骂的时分,便不行再骂;再骂则一般人对你必无怜惜,认为你是无理取闹。骂小角色骂到他不能回骂的时分,便不行再骂;再骂下去则一般人对你也必无怜惜,认为你是欺压弱者。”

阿凤大闹宁国府一节醋极刁极令人生畏,这一篇文白交杂真假混说的骂文,客观来评有张有弛,收束妥当,大畅凤姐自知尤二姐以来心中怨忿,又为下文策略铺平道路。

凤姐此一骂分三层,一层骂贾蓉,一层骂尤氏,暗里含着一层是骂贾珍。由于贾珍为兄,又是现任族长,凤姐不敢越礼明骂,所以前两层的骂就越加丰厚狠厉。

对贾蓉,从毒设想念局一节看出,两人名为婶侄,其实是彼此知基础的“盟军”,也由于此面临贾蓉的“变节”,凤姐不论身份直接开端了贩子大骂。

对尤氏,凤姐平日是嫌她没能为的,此刻更是借这一点好好地给了一顿经验:“你发昏了?你的嘴里莫非有茄子塞着?否则他们给你嚼子衔上?为什么你不告诉我去?”“你但但凡个好的,他们怎得闹出这些事来!”

凤姐这番蓄意已久的“大闹”,把个理亏的尤氏和贾蓉搓弄得乌烟瘴气,只要唯唯以她之意行事。最妙的是凤姐“见他母子这般,也再难往前发挥了,只得又转过了一幅描述言谈来,与尤氏反赔礼”,这一收的分量重于前面数骂。

凤姐深知尤二姐已娶进门,需另寻隙方能除这一刺,在宁府大骂不过是给贾珍贾蓉甚至尤氏一个经验。意图到达了,外表的礼数仍要保持,所以反与尤氏赔笑。这一“赔”,不只垂手可得地敲诈了他母子五百两银子,还为下一步棋留了匿伏。阿凤心计口齿真令人可畏也。

三、出言高雅

“谩骂要骂得奇妙宛转,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比及想过一遍才渐渐醒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这才是谩骂的上乘。”

但引经据典也要奇妙,如若不能到达两边都心照不宣的作用,那出言高雅只会加重文明上的“阶层分层”。

如抄检大观园后,惜春对尤氏说的一番话。“天生成孤僻人皆罕”的四小姐,先是说宁府不清净,引古人的话“善恶存亡,父子不能有所勖助”,将自己和亲兄划分得一尘不染,再讲“了悟”,说“不做决然人,可贵自了汉”,固然是洁白正派之语,仅仅太不留情面,连尤氏也骂在里面。

也难怪尤氏讥讽“你是古今榜首文人,咱们都是模糊人”“咱们今后就不接近,细心带累了小姐的美名”了。要说“骂”的雅与巧,莫过于林潇湘了。听宝钗对她信手拈来的给刘姥姥的“封号”便可知一二:

“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识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尘俗嘲笑。更有颦儿这一张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尘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饰比如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个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得到也快。”

林黛玉之“骂”是机警女儿嘲笑口角,原不宜深加苛责,而这种机警在面临心上人时更体现得酣畅淋漓。

凤姐过生日,举府热烈,宝玉偏去郊外水仙庵祭拜金钏儿。回来时,正演《荆钗记》中《男祭》一出,林黛玉与宝钗说了这样一番话:

“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论在哪里祭一祭算了,必定跑到江边子来做什么!俗话说‘睹物思人’,全国的水总之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纵情了。”

不时有宝玉之事在心,所以不时知其所动所想,又偏能对景出言,真不知是何物造就颦儿口齿。脂砚斋曾批云:“要知自古至今,愈是尤物,其猜疑妒忌愈甚。若一味淳厚很多修养,则有何可令人怜保护惜哉!”

黛玉之“骂”不只不让人诉苦,更添了一分娇憨悠扬,其才华机变,又衍生出多少妙文。难怪有人说:“如人人皆如我黛玉之为人,方许他妒。”

梁实秋说:“谩骂是一种深邃的学识,不是人人都可以随意试的。”此言不谬。先生戏言自己写的文章是“助人谩骂”,读者可从中领会世情微妙,若公然依样去“骂”,则为痴人也。

作者:辛奇,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