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遗址体系考古开始于2011年,被确以为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面积逾400万平方米。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内、外城一起拱卫皇城台。2020年1月10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得悉,皇城台区域考古发现很多骨器、陶器和精巧石雕,已具有了前期“宫城”性质。
皇城台考古作业区 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发现国际最早口簧什物
皇城台是当地大众对石峁遗址内一处石砌台地的称号,这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山峁,2016年至2018年考古队完成了皇城台门址的揭穿、2017年至2018年完成了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开掘、2018年至2019年完成大台基南护墙整理。
上一年的开掘中,考古队在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整理出气势恢宏的石砌护墙遗址和数量巨大的各类遗物,出土各类文物标本不下4万件,最重要的包括骨(牙、角)、石、陶、玉、铜等遗物,还有一些纺织品和漆皮残片。其间骨器数量巨大,多见针、镞、锥等小件东西类器物,仅骨针就发现了1万余枚,结合骨料、坯料、废品、石刀(锯)、砺石等骨器“制造链”东西的出土,考古队估测皇城台台顶应存在大型制骨作坊。
骨器中还有20余件的口簧,制造规整,呈窄条状,中心有细薄簧舌。口簧是我国先秦文献中记载的“簧”,石峁骨制口簧是现在国际范围内时代最早的口簧什物,是国际音乐史的严重发现。
别的还发现了100余片卜骨,考古队以为这暗含了皇城台的崇奉或宗教功用,由于会集发现于皇城台东北角护墙墙顶上,为考古队在其对应的台顶方位找寻高等级修建供给了重要头绪。
台顶或存在覆瓦的大型“宫室”类修建
除了骨器,出土的陶器数量也很可观,除很多鬲、斝、盉、瓶、豆、瓮等日用器物外,数量很多的修建用瓦则暗示着皇城台台顶存在着覆瓦的大型“宫室”类修建。此外还出土了近20件陶鹰,这些陶鹰多为灰陶质地,绘声绘色,腿部粗大健壮安定,双翅扩展上舒,脖颈翘昂,背部宽平有穿插贴附装修,全体作振翅欲飞之状。考古队专家以为,这或许暗含了皇城台具有崇奉和宗教功用。
别的,东护墙北段上部“搁置堆积”内出土的玉器首要有牙璋、琮、钺、环等;还出土少数铜制品,多为小型东西类器物,器形可辨锥、刀、环以及小铜片;还发现一些海贝和象牙制品。系列测年显现,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搁置堆积”的肯定时代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考古队估测,这是皇城台运用晚期的首要时代。
门址结构或对明清北京城午门有影响
考古发现,皇城台门址自东向西顺次由广场、外瓮城、南北墩台、铺石坡道、内瓮城、主门路等组成。广场由南、北根本平行的两道石墙及外瓮城东墙一线围成,主门路应该是一个关闭空间。考古队以为,皇城台门址形制特别,结构杂乱,除显现出较强的防护颜色外,最外侧的长方形广场及两边伸出的长墙,或许还具有必定的礼制功用,对后世国都正门如隋唐洛阳城应天门、明清北京城午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台基上发现70余件精巧石雕
现在,考古还确认了一处规划宏大的修建台基,其上散布很多修建基址,称为“大台基”,考古队对大台基南护墙进行了完好开掘。
大台基平面大致呈圆角方形,四周以石墙包砌。南护墙用大小不一的砂岩石块错缝砌筑。大台基南护墙处最为重要的发现是70余件精巧石雕,石雕大都出土于墙体的坍毁石块内,部分还镶嵌在南护墙墙面上。
考古队发现,这些石雕绝大大都为单面雕琢,少数为双面,以浮雕为主。雕琢内容大致可分为神面、人面、神兽、动物和符号五类,其间神面石雕较大,雕琢最为逼真。系列测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现,这批石雕的时代应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墙面上镶砌石雕的现象应与石峁遗址中发现的“藏玉于墙”和以人头奠基具有相同的内在,表现了石峁先民对皇城台大台基的精力寄予。
作为现在皇城台考古最为重要的遗物,这些石雕远远超出以往学界对4000年前我国前期文明高度的判别,考古队以为这些石雕或许与我国北方区域的石雕“传统”密切相关,也或许影响了后期的玉器、乃至商周青铜礼器的艺术构思和纹饰风格。
考古队以为,接连多年的石峁考古作业标明,皇城台是石峁城址的中心区域,已具有了前期“宫城”性质,是现在东亚区域保存最好、规划最大的前期宫城修建。其内、外城层层设防、紧密拱卫皇城台的城垣结构,奠定了东亚区域古代国都以宫城为中心、多重城墙环绕的城市布局。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