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晚,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在震天的轰鸣声中飞向天边,时隔两年后,长五再次升空,聚集全球目光。
在长征五号从天津到文昌的漫漫旅途上,火箭需求一路海运至清澜港后再转运至发射场内,而胖五转运背面,多亏了像于金伟这样一批“快递哥”。
“满载”而来,“空载”而归
运大火箭,得靠“大车”。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里有一批特装车,它们造型各异、用处纷歧,却担任着接运火箭、牵引卫星、转运低温燃料等重要使命。
庞然大物背面,却是一张乌黑的脸庞,河南司机于金伟和他的搭档们,驾驭着正是这样的特装车,将火箭从清澜港运至发射场。接运长征五号火箭的箭体运送车长近50米,宽6米有余,高近8米。
当长征五号火箭被吊钩放上特装车,后视镜被集装箱挡住,于金伟心里的战争便打响了。在看不见车尾只能与观察员经过口令合作的情况下,要顺畅经过发射场路途并成功一次倒车把箭体卸下,是一场耐力与车技的持久战。
“满载”前往发射场;“空载”回到车场的于金伟,才算是打赢了心里的那场仗。
19年的航天生计,19年的开车经历,于金伟修炼成了在路途两头只剩不到0.4米的条件下,驾驭着 “庞然大车”,把箭体平稳接回发射场的“神功”。
“车上可装的是咱们国家的重器,不耐住性质怎样行。”在于金伟看来,开特装车除了检测车技,更检测的是司机的耐力,越是严重,越要时间做到一丝不苟。
接火箭“回家”的他,没怎样接过孩子放学
车体越大,驾驭的难度增加也是指数级的。在成为被年青的特装车驾驭员信赖的“于师傅”之前,于金伟走过的是一条荆棘之路。
2014年,十几辆新式特装车抵达文昌发射场,在得知自己要担任开接运长七火箭的头车后,于金伟喜不自禁。世上大小事,好像总是头一份最好,“最初车”意味着极大的荣耀。但也“万事最初难”,箭体公路运送车拼装完结后,看着超乎幻想的巨大车体,于金伟马上清醒过来,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职责。
“面临新车新设备,我的心里很没底。”于金伟说,为了战胜驾驭困难,他投入了悉数精力,每进行一次转弯和倒车操练,他都要下车检查车轮方位,再回车上调整。
车外酷日暴晒,车内空调送风,如此两处往复,不到半响作业服就被汗染成深色。2016年,长征七号火箭被从清澜港成功接运回发射场。一切人在路途两边喝彩欢迎时,于金伟坐在驾驭室内却是浑身汗湿。
尔后每次操练,他不只要求技能娴熟,还要找出其他练习死角。为了在雨雾中也能掌握方向,他针对液氢运送车的转弯特色,提出对运送火箭和航天器道路进行改造的定见,并被上级采用。150分钟到90多分钟,是于金伟为火箭助力的间隔。
“老迈出世没赶上。”于金伟至今仍难以放心,2008年大儿子于诚耀出世时,自己远在2000公里外的大凉山深处履行航天使命,无法见证孩子出世是他的惋惜之一。
“爸爸之所以很少去校园接你回家,是因为有更重要的客人在等他。”于诚耀懂过后,于金伟的妻子夏晓艳这样向他解说。现在11岁的他也会常常弟弟讲 “爸爸、特装车、火箭和太空”的故事。
每一项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背面,是和咱们相同的普通人,多年来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地完结自己的作业,“今后的接运使命,我还会持续最初车,打头阵。”于金伟毫不犹豫地说,于家的航天故事还会持续讲下去。
【记者】徐勉 王腾腾
【通讯员】徐斌如 游连勇
【拍摄】张迪 实习生 蒋安琪
【作者】 徐勉;张迪;王腾腾
【来历】 科技能见度南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