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是一种底栖鱼,什么是底栖鱼呢?就是吃喝拉撒都在底层的鱼种,淡水鱼中,底栖鱼的比例是很高的,而底栖鱼种,数量比例最高的,莫过于鲫鱼;但是,这只能说是大多数情况,毕竟,还有着鲫鱼浮头的现象,往往我们一说鲫鱼上浮,那么相应的,就要改变钓法,以打行程为主,但是在实战中,会发现打行程这种钓法,并不是在每一次鲫鱼浮头时,都会有效果,是因为,鲫鱼浮头的原因不同,那么我们在应对时,也要有不同的施钓思路。
诱因一、温差导致鲫鱼浮头
不管是土鲫、工程鲫、非洲鲫(也就是罗非),都对水温的适应能力很高,一般的情况下,水温15~20度之间,是鲫鱼最舒适的环境和温度,所以鱼口旺盛、活性十足,但是一旦超过这个范围的上下限,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停口,同时减少活性,而一旦短时期温差,也就是24小时温差发生较大的变化时,不管是升温、还是降温,都有可能导致鲫鱼浮头,这种因为温差导致的浮头现象,我们施钓起来,就不能仅仅用打行程这么一个思路来操作。
如果是因为低温,只要没有达到4度左右的低温,鲫鱼都会本能的趋向浅水或者上水层,因为浅水、上水层在太阳直晒后2~4小时,水温会缓慢上升,虽然这种上升,不至于升高的幅度太大,但是在低温环境,趋温是鲫鱼的天性,所以我们在低温时,如果久守底而无口,那就果断换到浅水区、或者升水的上水层,也就是水皮以下30~40厘米施钓;那么在水温过高时,则会出现鱼层错乱,鲫鱼肯定不会在底层,但是具体在中层还是中上层,那就不好确定,这样一个时间段采用打行程的钓法,才能找到有效的鱼层所在;但是,如果是因为水温骤升、骤降导致的鱼层错乱,那建议直接收竿,鱼口是完全闭停,什么钓法都是扯谈,根本就不会有鱼口的。
诱因二、缺氧导致的浮头
氧气是微溶于水的,而在水中,鱼群、水植,都是依靠这种溶解氧,才能赖以生存,但是这种溶解氧,在水中的比例并不固定,往往跟着气压、水压、水温、水深的不同,比例也是不同,而水下的鱼群,食口欲望、活跃性,也会有着很明显的不同,当水底溶解氧满足鲫鱼群的需求时,那自然活性十足,活性足了,食口欲望自然是非常强烈;而反过来,如果溶解氧不足以满足鲫鱼群需求时,鲫鱼群会遵循本能,向上水层游曳,不为觅食,仅仅就为了能充分吸氧,那么如果是这种原因的浮头,我们也要根据缺氧诱因不同,做出具体的应对。
1、如果因为水草茂密导致的缺氧浮头,我们应该清理草窝、草洞;在夏秋季,比较肥的水域中,会因为水中浮游生物充沛,水草、水藻会加速生长,一旦达到一定的茂密程度,也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所以有着密草无鱼的说法,这种时候,我们只需要在草丛中,清理出一个草洞、草窝出来,一把酒米就能吸引不少鲫鱼进窝,别看动作不大,但是能很好的解决,草丛水底鲫鱼缺氧的现象;
2、高温肥水导致的缺氧,我们大家可以在窝料中拌溶氧颗粒;肥水水域中,缺氧是一种常态,但是如果夏秋高温时段,会因为水底腐泥受温度刺激,加速发酵、腐化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会加速消耗溶解氧,鲫鱼鱼群会大量上浮,这样一个时间段,除非是刮风天、下雨天,正常的晴天,什么钓法都没办法诱鱼开口,但是我们大家可以通过在窝料中拌着溶氧颗粒,虽然这种溶氧颗粒,真正能溶解于水的氧气比例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细密、充沛的气泡,着实能吸引鲫鱼进窝,好些钓友说使用后效果不佳,多半是因为溶氧颗粒的气泡密度一般,无法吸引鲫鱼进窝。
3、封冰水面缺氧,只需要凿孔打窝即可;在北方冰封的水面,冰封时间越久,水底缺氧现象就越严重,这样一个时间段,最早凿冰施钓的冰孔钓点,其实不怎么不打窝,都会有这不错的渔获,这其实很好理解,冰封的水底,因为冰面冰封,水面无法和空气有效接触,所以水中溶氧越来越少,一旦有冰面被打破,水面和空气接触的区域,溶解氧的比例会明显升高,如果冰孔处附近离鱼群距离不是很远,不怎么打窝,光是溶解氧增加,就能吸引鱼群进窝,但是,这种现象,只会发生在冰面被破封后头几个钓点,一旦施钓的多了,不打窝,就没鱼进窝了。
诱因三、饵料溶散太好,导致的鲫鱼浮头
鲫鱼的体型不大,所以不管是窝料、还是钓饵的体积,都不是很大,而鲫鱼对饵料的味型要求很高,只要味型对,就算状态不怎么好,也能吸引鲫鱼开口,所以绵软的拉饵能钓鲫鱼,顺滑的虫饵能钓鲫鱼,就算是不雾化的麦粒也能钓鲫鱼,但是,饵料雾化太好,就会人为导致鲫鱼上浮;是因为我们诱钓鲫鱼的商品饵,普遍比重不大,事实上也没有钓友会刻意在钓鲫鱼的饵料中,添加大比重饵料,所以勤抽猛打,虽然能很快打出雾化区域,但是鲫鱼生性胆小、狡猾,宁愿上浮追食溶散的雾化料,也不会老老实实的在水底吸食钩饵。
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停滞抽窝的频率,等溶散的饵料落底、被吸食的差不多,改为用酒米、麦粒来打窝,同时把钓饵揉打几次,调整的更黏软些,这样就算是再次进水雾化,也能有效改善鲫鱼浮头的现象,我们继续守底,效果很快就能出来,同样不需要用打行程这种钓法,而且因为这种因素导致的鲫鱼上浮,使用打行程的钓法,反而会导致鱼口越来越差。
诱因四、肉食鱼进窝
鲫鱼的体型,除非大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大多数情况下,依然是属于水下食物链的中低层,也就是被捕食的对象,主要甚至在缺乏食物的季节,个头大的鲤鱼、草鱼,都会以捕杀小鲫鱼(主要是瓜子鲫)为食;而鲫鱼为了躲避肉食鱼捕食,第一反应就会上浮,可能有钓友会认为这种上浮,随后就会惊散,从而散窝,实际上并不是如此,鱼在水底的上浮,主要就是通过体内的鱼鳔体积变化,而这个变化过程,体型越小的鱼,这种变化越快,越敏捷,而体型越大的鱼,这种转换越慢,所以一旦有肉食鱼进窝,亦或者是底栖的大体型鱼进窝,鲫鱼群第一时间都会上浮,如果大鱼不离窝,那鲫鱼群机会一直在上水层来回游曳,但是并不会离开窝点太远。
在这种情况,要么,就换大钩、大线,看看有没有机会守钓大鱼,要么,就就下推浮漂,直接钓水皮,也就是漂座直接推到铅坠处,第二个做法,可能还会有几口,但是鱼口不会太连续,毕竟捕食者还在水底游曳;而第一种,如果大鱼一直不咬钩,不给口,那么耐心的受上半小时左右,肉食鱼很快就会离开窝子,因为肉食鱼或者大体型鱼没有守点的习惯,属于一击不中,立马远遁,这种诱因导致的鲫鱼上浮,采用打行程,也是没什么意义的。
以上这几种情况,都是属于鲫鱼上浮,但是打行程没有多大的效果,而我们只要判断了鲫鱼上浮的诱因,再对症下药,施钓效果不说沥干剪影,但是中鱼的频率和比例,会有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