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民勤的羊肉,永远是最美的滋味……
作者:陶勇
故土——民勤,以“俗朴风醇,公民勤劳”易名,坐落甘肃省西北部,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围住,沙漠气候与天然水草造就了羊肉共同的醇香,具有无腥无膻、不肥不腻、软硬适中、鲜美可口的质量,可煮可焖、可炒可烤的羊肉系列套餐,不只成为民勤饮食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并且在四面八方的宾朋中留下“杭州景色美,民勤羊肉香”的美誉。
北方的冬季说来就来,刺骨的北风,严寒的飘雪,心烦的雾霾无不提示你时至冬日。冬季人们如同更有时刻研讨大吃二喝,膳食补充,养膘增肥,所谓冬令进补大约便是这个意思,羊肉算得上比较好的补品了,而我家园民勤的羊肉应该是羊肉中的战斗机了,肯定的上品。
民勤羊肉是国家认可的地舆标志产品。温带大陆性沙漠干旱气候决议了民勤土壤盐分含量大,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水草偏碱性等等这些特定环境下养殖的特定种类,再运用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民勤羊肉就注定是绝无仅有的甘旨。
许多人不喜欢羊肉是因为感觉太膻太腥,而民勤羊肉之所以有共同的醇香,就因为它膻腥味轻,加上蛋白质高,脂肪适中,肉质新鲜,滋味天然就鲜美了。
在民勤每家都会养羊,少则十几只,多则几十只,这不只是经济来源之一,也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甘旨。每年春夏期间民勤的大地上就会有一波一波寻找羊草的铲草娃,秋冬之际就会有一帮子放羊老汉游离在田间地头,算得上一大景色了。
曾经因为缺油水,就觉得黄焖羊肉最好吃,肥瘦融合,油肉渗透,色味俱佳,解馋爽口。后来日子好了,就觉得手抓羊肉好吃,大锅宽水,肉嫩汤鲜,原汁原味,醇香穿肠。给我形象最深的仍是酒席宴桌上的清汤羊肉。切工精密的几片肉薄而不散,纹理明晰,进口即化。白萝卜片和宽粉条做配菜相辅相成,浇上乳白色的全羊汤,撒上葱花和香菜末,幽香扑鼻,肥而不腻,是一道名副其实,特别拉风的硬菜。
其实平常在家很少像黄焖水煮这么吃,更多的是滚个臊子汤,炒个葱爆羊肉,或许比如做沙米羊肉面条等粗茶淡饭。记住小时候一只羊一家人要吃一冬季,所以想敞开了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羊下货和羊血是能够放开了吃的。每逢入冬宰羊时,咱们这帮孩子对接羊血拾掇下货格外上心,跟着大人忙前忙后不亦乐乎。老家对下货的处理方式大都是用洪流一次性煮熟,然后能够凉拌,也能够回锅葱炒(而在东北基本上把羊下货都做羊汤了,一碗正宗的东北羊汤总能让你喝得汗流浃背,通透酣畅)。
羊的全身都是肉,羊头羊蹄子也是甘旨。不过要吃到羊头肉可没那么简单,拾掇起来但是个大工程。好在咱们接近沙漠,有天时地利。进沙窝,烧羊头,孩子欢,大人乐。就地取柴,点火烧旺,将带来的烙铁类的东西放到火中烧上,羊头羊蹄子上的羊毛趁旺火燎尽,待烙铁烧红了将羊头羊蹄子逐个烙洁净,直至毛净皮黄,功德圆满。回家后用清水洗刷洁净,宽水煳烂。如果在水里放些粮食,那就又多了一个吃头----羊头煮粮食,会有一种特别的滋味影响着你的味蕾,长吃不厌。
家园缺水,每年春种之前都需求红崖山水库开闸放水先行灌溉,这比油还金贵的河水成了各村各社抢夺的宝物,水利局的水老爷们便跟从水流走乡串村,吃遍民勤的各个旮旯。老大众为了能多浇一点河水,都会拿羊肉来款待各方神仙大人,从黄焖羊肉到手抓羊肉到清汤羊肉,配上大蒜,只见个个吃得满嘴流油。正是干部嘴角流油,大众地步才干流水,各得其所。
改革开放之后,吃肉现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每家都会杀一口猪宰几只羊,十分丰富。而我家火炉子上的那个羊肉砂锅子却一直不能让我忘记,至今浮光掠影。冬日各家的早饭都会吃得晚一些,太阳都升起一竿子多高了才开饭,吃完之后妈妈就会用砂锅子在火炉子上炖羊肉,更精确说应该是炖羊肉汤。砂锅里放那么三四块羊肉或许羊排,添满水,小火渐渐炖到正午,炉盘上烤着自家做的馍馍,香味在屋里任意的飘动,直到爸爸从地上干活回来,一家人就能够共进午饭了(中午)。肉可吃可不吃,但汤是有必要要喝的,泡上烤出黄边边的馍馍,别提多香了。一度以为,在冬日的暖阳里,这样的日子算是最美的了,神仙也不过如此算了!
欢迎文末谈论留言^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