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尖锋笔法在兰亭序中已被通俗化只要这样写才正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12 16:49:11  阅读:6566 作者:责任编辑NO。石雅莉0321

总第一七二一期;欢迎重视。

王羲之行书笔法

公开课系列之三

#3

尖鋒,落筆混成

魏晋时期一般行书的用笔大体从汉代隶书和草书“直入平出”的古法衍生简化而来,调查楼兰文书残纸,横画的入笔,无论是钝重地“敲”入纸面,仍是凌厉地“冲”入纸面,一般均不借助于锋尖的“点”入取势,笔锋在行书进程中一直保持着方向上的稳定性。

楼兰文书残纸

王羲之前期行书《姨母帖》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存藏着这样的“古法”。

王羲之《姨母帖》

羲之行书的新变表现于横画的入笔,就是凸显侧下势“点入”后锋尖所出现的视点多变、形状万殊的天然“暴露”之美,从入笔到笔锋的中截跋涉之间存在着一个十分明晰的方向转化,然后引入了偃仰起倒的笔锋改变。

这种新法甫一面世便迅速地盛行起来,成为行书书体的“正格”用笔准则。

神龙本《兰亭序》广受推重,其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尖锋入笔的技巧展现得最为直观和显豁。不过,如果与唐摹善本《奉橘帖》比较,便可发现神龙本《兰亭序》的尖锋过火夸张了“尖”的特征,横画点入的进程比较柔缓,“杀力”不行,笔尖的“暴露”过于触目,乃至具有了某种独立性,“昔”字、“故”字的首画入笔都很典型地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冯摹本王羲之《兰亭序》之“故”、“昔”二字

《奉橘帖》中的“三”字、“百” 字、“枚”字和两个“未”字的横画入笔方是王羲之笔法精华的实在闪现,其要旨为用尖锋落笔混成,点入的动作短暂捷急之极,是一种“啄击”之势,可谓“兔起鹘落”。

王羲之《奉橘帖》之“三百枚”字

“点入”之后,锋尖即立刻与笔腹绞合为一体,充溢力度和弹性地勒出,尖笔的线型至为宛转纤细,其“暴露”调和而适度。

王羲之的这种尖锋用笔技巧以至大至刚的雄奇笔力为确保,后世无一人具此神力。

尽管如此,神龙本《兰亭序》通俗化的尖锋用笔简易明快,关于“王体”行书的遍及和盛行仍称得上是功莫大焉。(待续)

【王羲之行书笔法公开课】

01、王羲之“骨法用笔”,谁与争锋?

02、王羲之的“切笔”,不是谁都能学到的!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