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盘绕的山城重庆,水下潜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隐秘。
从金子沱沉船遗址到虬门滩沉船遗址,从消失巨大建筑群的黔江小南海地震遗址,到十余年乃至几十年才出水一次的“川江枯水题刻”,这些隐秘的主人是谁?它们为何会沉入江底?水下庄园与枯水题刻上又隐藏着什么故事?
重庆发布《山与城》第53期,将在多位重庆考古专家的带领下,走进这些遗址,探揭背面的隐秘与传奇。
嘉陵江合川段 图片:今天合川
嘉陵江两大沉船遗址:船儿驶向何方?
说到沉船遗址,你会想到什么?是淹没海底近千年的“南海一号”?或是撒播数百年童谣“石龙对石虎,银子万万五”里记载的张献忠江口沉银?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两大沉船遗址,都坐落离重庆主城并不远的合川区嘉陵江流域。
金子沱,坐落合川区钱塘镇嘉陵江左岸,2003年初春,嘉陵江呈现几十年一遇枯水期,金子沱段滩沱尽现,水清礁出。
“其时是4月份,枯水季加之上游渠化工程,当地乡民于江边发现水下石缝有散落古钱币,这艘沉船得以重见天日。”合川区文管所所长杨大用介绍,文物部分接到告发后,火速安排作业队打开水下打捞作业,历时十余天,打捞古钱币近5000公斤。
“沉船遗址处暗礁布满处,古钱币堆满了几十平方米,数量如此巨大,就像小说里写的相同,是实在隐藏在江底的瑰宝。”杨大用介绍,这批出水的古钱币是重庆区域乃至全国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一次严峻发现,为研讨我国古代钱银流通、区域经济开展、以及钱银书法艺术供给了重要的什物材料。
尔后,合川文管所经过近2年室内收拾,才完结5000公斤古钱币的初选。“除了数量多外,这些钱币种类也许多,超越200种,时间跨度也特别大,从汉初的‘半两’至西夏的‘皇建元宝’,时间跨度达1396年。”杨大用表明,尤其是出水的北宋钱币,根本包含了北宋悉数年号钱和非年号钱,包含“淳化元宝”“大观通宝”“祟宁通宝”等。
嘉陵江合川段风景 图片:今天合川
比较金子沱沉船遗址,坐落合川区草街大街古圣村中碛坝的虬门滩沉船遗址开掘难度要大得多。
2007年1月,在草街航电纽带工程坝址区施工中,坝区虬门滩的河槽中居然呈现了很多古钱币、以及铁器等文物。
因为发现点距邻近村子仅有几百米,为防止文物丢失,有关部分当即采纳保护措施,随后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组建了虬门滩沉船遗址考古队,同合川区文物保管所一同进驻现场打开开掘作业。
“虬门滩的考古开掘作业难度很大,沉船遗址的方位江面落差大,且水流湍急,加上此前因人为盗挖损坏,导致遗址原貌遭到损坏,无法用惯例的考古学方法来进行开掘。”杨大用较为惋惜的说,终究考古队只能结合现场实在的状况,选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在方法,对能进行开掘的区域进行收拾作业,“经过11天的尽力,收拾开掘遗址面积达4800平方米。经过全面收拾,在此处遗址收拾出钱币、箭镞、铅饼、钢锭等遗物共数百件,其间钱币最多,共400多枚,横跨西汉、蜀汉、唐代、明代、清代等多个时期。”
这些船为什么载着巨量古币沉入江底?杨大用表明,嘉陵江是历史上重要的交通水道,曾有专家估测可能是其时运送钱币的官船,在执行任务途中遭受天灾人祸而沉于江底,“不过这些都只是估测,实在的成果还有待进一步考古证明”。
黔江小南海:富豪庄园何处寻?
如今,游客们在赏识黔江小南海旖旎风景的时分,很难想到这儿曾历经过一场劫难。
黔江小南海风景 图片:重庆市旅行开展委员会
据当地光绪年间的《黔江县志》记载,这儿原名许家湾,许多汉族与土家族员寓居于此,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日子。1856年6月10日,一场天灾改动了全部:这儿忽然地动山摇,动静如雷,房子瓦片纷繁飞落,池塘里波涛汹涌……为人们供给水源的小溪中,更是忽然耸起一座高山,地面如刀截般从中开裂,石头迸起,横飞旁击……
这场灾祸后,许家湾消失了,地震引起地貌改动,构成巨大的堰塞湖——也便是现在的小南海。
据黔江区文明旅行委材料显现,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我国的地震学界一向重视这个遗址,遗址所保存的完好崩滑体、崩积物、地震淤坝等都被视为名贵的天然遗产,为地震灾祸供给了宝贵的比照研讨的天然实体,具有极高的科学研讨价值。
2005年,经过中俄专家四次现场勘探,小南海构成之谜也被完全破解:小南海地震系由断层引发的构造型地震,并确认地震震级为6.25级。
声呐勘探到疑似黔江小南海“水下庄园”的印象 图片:微黔江
虽然地貌构成的原因被揭秘,但遗址尚有许多隐秘却尚待回答,其间最大的无疑是那座巨大庄园的归属——当地撒播,那场地震带来的湖水淹没了富豪罗炳然建筑的罗氏祠堂,更有渔民说,即便是现在,气候好、能见度高的时分,还能模糊看见水中楼阁的影子。
“从上个世纪开端,这个传说就被人津津有味,就像重庆的‘亚特兰蒂斯’。”黔江区文明旅行委作业人员郑素琼介绍,曾有潜水爱好者进行湖底探秘,在湖底发现了“醉汉林”(即树木在被地震震得杂乱无章之后沉入水下,类似醉汉),央视《地舆我国》栏目也曾聚集这儿水底的隐秘。
本年1月,黔江蓝天救援队在小南海举办水上应急演练时,声呐勘探仪在水深31.1米处发现有巨大的建筑物,其主体构架与土家族的吊脚楼民居格式类似。
“一百多年了,假如真有庄园,估量也损坏得严峻。”郑素琼表明,虽然因气候、湖底能见度低一级原因,罗氏祠堂依然未被实在发现,“期望某个时间,它能够实在呈现在世人面前,以解黔江人乃至重庆人多年的疑团。”
七大枯水题刻:有人耗尽终身未见其真容
长江重庆段水域中,隐藏着七个奥秘的“川江枯水题刻”,即江津莲花石、巴南迎春石、江北耗儿石、朝天门灵石、涪陵白鹤梁、丰都龙床石、云阳龙脊石。
这些枯水题刻之所以奥秘,一方面在于其记录了千百年来的水文材料,宝贵无比;另一方面,它们十余年乃至几十年才出水一次,有的研讨者乃至等了一辈子,都没时机见到其真容。
莲花石 图片:重庆我国三峡博物馆
刘兴亮,重庆我国三峡博物馆三峡文明研讨所所长,2018年曾掌管了江津莲花石题刻的拓片作业,“历代文人在莲花石上留下的题刻,记录了南宋乾道中期至1937年间近800年的长江枯水位状况,是重要的国家水文材料。”刘兴亮介绍,历史上莲花石可考证的出水次数仅有17次,1987年与2007年石刻曾两次出水,椎拓作业主要是在1987年进行,但所获甚少,2007年后题刻则再也没出过水。
“在这之前,莲花石水文题刻拓片在国内很少见到,团队中有的教师从事文物保护几十年,竟也是第一次接触到题刻原石。”在刘兴亮看来,2018年莲花石再度出水,这样的时机是可遇不可求的。
莲花石拓片 图片:重庆我国三峡博物馆
终究,他带领团队在48小时内抢拓出10张精品拓片,“这样全面的拓片,现在在全国只此一家,下次再与题刻碰头,不知道是何时了。”
“除了水文材料,枯水题刻上的内容根本都与南边区域遍及盛行的修禊风俗有关,古代民间将其视为神明,常有祭祀活动环绕其打开,期望能够消灾祈福。”刘兴亮翻开一页页典故如数家珍。
史料记载,每当水位枯下的初春时节,当地群众就会到丰都龙床石上举办一种拜龙床的风俗活动。他们焚香秉烛,保佑家中小孩成器成龙,长命富贵,一起也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云阳龙脊石上,当地民间也有举办修禊和占鸡卜的风俗活动。
1999年文保作业者查询江北耗儿石 图片:重庆我国三峡博物馆
“再如白鹤梁,石刻上落款的人多达594人。经过上面的题刻,可推断整个唐宋以来七十多个枯水年份的水文状况,其最大的研讨价值也正在于此。”刘兴亮表明,三峡蓄水后,现已没有很好的条件再对这些枯水题刻进行体系查询。所幸之前有较为科学的保护措施,留下了大批的材料,“现在咱们正在进行材料收拾作业,期望以图书、展览、文创产品等愈加通俗化的载体,让群众实在了解这批极富特征的文明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