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跟说,听一段音频,不仅能人非常兴奋,还能产生类似于吸毒导致的迷幻感觉 ,听久了还会上瘾,你相不相信?我肯定不相信,因为现在耳朵还在受这种音频的折磨,还不包括之前循环听的几十遍。
你要问是什么效果,我会告诉你,如果不是为了写这样的文章,打死也不会要耳朵受这种折磨。当然,据网上并不靠谱的数据调查显示,这种音频只对35%的人有效,想必我就是属于无效群体。
什么是音频毒品?
音频毒品的英文叫I-Doser,是一种音频文件,又被称为“听的 MP3 毒品”。最早发布在意大利的某个网站,据发布者介绍,这种音频通过改变和影响人的情绪,产生抗抑郁、缓解焦躁、失眠、减肥等作用,但不建议“意志力薄弱”、“身体不健康”的听。
该网站把这种音频称为“药”,并宣称“这是一家值得相信的公司开发的“药”,多数经过了专家的临床试验,是值得信赖的产品。”当然这种“药”是收费的,每个文件约3至56美元,然而网站却没有公开开发该药的公司名称和临床试验结果等资料,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自这种音频发布之后,便迅速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性扩散,进入亚洲的起始地区是韩国。随后该国网友对音频文件进行了补充,种类更加齐全,分类更加细致,总制作出十大类别的73种音频,让此类音频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
在这些音频文件的分类里不仅有抗抑郁剂、镇定剂、止痛剂、兴奋剂、安眠药、酒精、提升性欲等系列,还有DMT、LSD、可卡因、大麻等以毒品命名的的28种,正是这些名字的音频文件,让I-doser有了“音频毒品”的称号。
据传闻,听以毒品命名的音频文件,可以体会到类似吸食可卡因、大麻和摇头丸等毒品后的迷幻感,但是时间只有吸毒所持续的十分之一。然而,国外很多实验室通过案例研究,认为此类传闻纯子无虚有。
音频毒品(I-Doser)的原理
尽管有一些听过音频毒品(I-Doser)的网友表示,听完后自己从脚尖涌上一股寒气,非常清爽、痛快,倦意全无的感觉。但更多的网友却表示试听后没有一点效果,甚至还被这些“嗓音”弄得头痛(笔者表示赞同)。从这里也能够准确的看出,此类音频确实只对一部分人有作用。
按照音频的使用说明,聆听者需要一幅效果较佳的耳机,然后找一个私密且安静的环境,双手整齐地放在一起,闭上眼睛放松倾听,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实际的音效,在很多人听起来就像是一些单调的机械音,或是重复的船笛声、快旋律拉锯声,时高时低。
尽管有很多爱好者声称此类音频非常神奇,但早有心理专家指出,这种音频毒品(I-Doser)就是源于一种称为“双声节拍”的古老音乐疗愈法,最早在临床上应用在研究听觉及睡眠循环、诱发各种脑电波状态,并用来治疗焦虑。
1893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威廉·多费发现两耳同时听到频率稍微不同的音波时,会让聆听者感觉自己听到的不是一种单一的连续的音调,而是一种跳动的音拍,他将此现象称为“双声节拍”。双耳节拍的特性是能够使大脑产生一种新的频率,其大小为两耳听到的音频的差值。
很多研究证明 ,“双声节拍”确实会使人放松,改善睡眠和缓解焦虑,或是专注,活跃思考力,甚至还能帮助聆听者进入冥想状态。这一切效果与音频毒品(I-Doser)非常类似,除了无法用科学证据能合理解释的致幻效果外。
因此,很多表示怀疑的专家学者,认为音频毒品(I-Doser)的致幻效果,只是一种安慰剂效应,是使用者的心理暗示起到的作用。而音频能影响到人的脑波,是因为通过声音刺激,改变脑波频,从而改变人的情绪甚至致幻,也就是的α波、β波、θ波之类。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人脑的脑波频率可被划分为四个波段,即 δ 波 ( 0 - 4Hz) 、θ 波 ( 4 - 8Hz) 、α 波 ( 8 - 14Hz) 、β波 ( 14 - 30Hz) 。它们分别对应的状态为: 深度睡眠甚至昏迷、沉思或梦境、一般松弛常态以及高度清醒并兴奋。
详情如下:
α波:震动频率为一秒震动8-12次,在最放松舒服的时候,α波就会自然产生,此时正是潜能最活跃的时机,能够激发出无限可能性。
β波:每秒震动14-30次,是紧张、思考时候会产生的脑波。
θ波:每秒震动4-7次,是浅眠期会产生的脑波,也就是人在做梦时候的状态。
δ波:每秒震动0.5-3.5次,是熟睡或昏迷时的状态。
从上面就能够准确的看出,这些无论是“双节音拍”,还是音频毒品(I-Doser),实际上的意思就是通过不同的音频,刺激大脑,让聆听者的脑电波频率从一种模式(阶段)转变到另一种模式(阶段)。据国外的实验研究,此类音频多数是让人长期处于 β 波和δ 波状态。
尽管没有一点研究证明,音频毒品(I-Doser)能让人致幻,但是如果人长期倾听,让脑波时刻处于β 波和δ 波两种状态下,就会影响到正常生活,例如造成身心压力过大,能量消耗快,以及大脑活动迟缓等问题,甚至产生精神依赖,即上瘾。
通俗来讲所谓的音频毒品(I-Doser),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一种利用刺激脑波的心理声学原理,把声波变为颅内刺激来制作的一种特殊音乐,作用就是欺骗聆听者的大脑,改变其原有的脑波频率,产生不同的效果。
音频毒品(I-Doser)的受众群体
从最早发布此类音频的国外网站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只有35%的听众每次都能“进入状态”,而大部分用户听过之后毫无感觉。这也说明,音频毒品(I-Doser)的受众群体有限,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产生效果。
据调查显示,受众群体里有一部分是精神状态处于亚健康的人群,他们期待能够通过此类音频达到“治疗”作用,例如持续精神不振的群体希望通过音频毒品的刺激来获得充沛的精力。而另一部分则是无意在网络中发现音频毒品链接的好奇者和怀疑者。
音频毒品(I-Doser)所引起的情绪改变之所以不是人人都能有,这与个体差异,以及性格和成长背景经历有很大关联。有过强烈精神或情感刺激的人,越容易受到音频毒品(I-Doser)的影响。
简单的说,并非是音频毒品(I-Doser)刺激和改变了听者的情绪,而是这种波段的音乐诱发了听者内心本来已经存在的不利情感体验。加上听者需要处于安静、私密的空间倾听,这无疑更加容易受其影响。
而像笔者一样,处于嘈杂的环境,心情愉悦,以及用了一副低廉的耳机,听到的就只有噪音,时间久了还出现头痛。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对此类音频毒品(I-Doser),没有一点感觉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