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 蓬瀛仙馆
原作者信息不详,侵删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念
六
朝时期道教已提出“神不饮食,师不受钱。”盖先天之神明皆非胎生俗人,不需肉食奉祀,更不行拉拢贿赂。即便再多的供品,神明也不会享受;若存侥倖之心,以供品求神“交流”一己愿望,实属愚痴。惟有好心善行,方是最佳的供养,与天心符合。
图 | 网易
以下故事或可启示:
清初沧州插花庙有一位女修行人姓董,适逢观音大士诞辰,所以整备各式供品用具,敬献神明。遽然倦意袭来,她便靠着供桉暂时休憩。在梦中迷煳之间,她梦见大士对她说:“尔不献供,我亦不忍飢;尔即献供,我亦不加饱。寺门外有流散四五辈乞食不得,困饿将殆,尔辍供具以饭之,积德行善胜供我十倍也。”
简而言之,便是观音大士不需要咱们再多的供品,最大的积德行善是“舍”;可将供品给与门外四五位正在捱饿的飢民。不一会,修行人惊醒了,当即翻开庙门一看,公然见到飢民在等候食物。自此,修行人每次献祭供品后,都会自动将供品施捨出去。
图 | 腾讯
最好的供养便是善德,愈是发心行善济急,愈可感应上天。《道德经》曰:“既以与人己愈多。”愈是懂得放下、共享,愈是增加福报。若有“神”因贪取供品而赐福,那咱们便要加倍当心了;有了“贪”便不会无私奉献,这位自称“神”的想必索求更多!
官方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