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一线钳工成航天工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0-22 08:49:03  阅读:2245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2011年11月3日清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苍茫太空中圆满完成对接。这场可谓完美的“太空之吻”颤动国际。我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设备制作总厂特级技师王曙群(见图,材料相片),作为国内仅有一个载人航天对接组织总装组组长,便是练就太空“搭积木”绝活的“航天工匠”。前不久,他被颁发第七届全国品德榜样荣誉称号。

从“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一号”、天宫、天舟,王曙群及其团队研发装调的对接组织历经7次飞翔实验查核,圆满完成13次交会对接实验使命;对接组织上的自主研发技术已达99%以上,广泛用于多类型航空器制作范畴。为此,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给出了“可以让航天员放心肠去执行使命”的高度评价。

“兢兢业业、仰视星空”,王曙群作业室墙上的这句话,昭示了一名航天一线技师30年的斗争进程。

1989年王曙群从技校结业后参加作业,从事工装模具的安装修理作业。没有高学历的他,踏踏实实拧紧每一颗螺钉,保证不因工装问题影响产品出产。1996年,上海航天设备制作总厂举行高级工训练班,规则工龄10年以上的员工才干参加。其时王曙群作业才7年,但得益于中级工考试全厂第二名的好成绩,单位破格让他参加了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正好赶上对接组织产品研发……

“新的使命、新的技术,一会儿激发了我的热心!我想好好学,恨不能想把对接组织研发初期遇到的问题通通在训练班里找到答案。学到的新知识点,我也想赶忙在出产过程中实践起来……”王曙群说。

但随着时间推移,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1998年对接进入初样产品研发阶段,王曙群回想:“其时遇到的问题都是第一次才智到,有的问题想归零都不知从何下手,感觉作业越来越难,乃至对自己的才干产生了置疑:究竟能不能做出来?”不过,王曙群和团队挑选了据守,想尽办法攻关。为保证实验接连性和测试数据准确性,王曙群带领团队每次都坚持接连作业37小时。深夜睡意袭来,就用冷水擦一把脸;饿了就啃几块饼干。就这样,31套单机每次37个小时的实验,他们接连做了31次。

对接锁系同步性装调质量决议了航天员能否在太空生计和能否安全返回地面,是交会对接使命中的重中之重。12把锁的锁钩有必要完成同步锁紧、同步别离,这就比如在太空中“拧螺丝”。为做到这两个同步,王曙群在安装过程中有必要边安装、边调整、边实验。经屡次实验发现,别离姿势与规划要求产生了严峻误差,并且这种误差毫无规则可循。从那天起,他便和这个问题铆上了劲……经过近一年的重复实验,他总算找到问题症结,立刻提出了改动钢索旋向以及对钢索进行预拉伸处理的工艺计划,一起将判别锁钩同步性的测量方法进行调整,一举处理了困扰团队近两年的对接锁系同步性和谐难题。

在航天这个大工程里,王曙群研究的是细节。有一次,班组成员在产品安装过程中发现5个螺钉中有一个外表有些锈蚀,意料可能是贮存过程中没有保存好,预备从头换一个进行安装。王曙群知道后,提出要复检螺钉的原材料,保证原材料批次没有问题今后才干再运用。后来复测的确没问题才把外表锈蚀的螺钉替换后再安装。“产品装上去后,许多当地没办法进行破坏性查核。它的终极查核只能在发射中进行,并且时机只要一次……”王曙群这样解说他的“较真儿”。

30年间,王曙群牵头研发了50多台套专用配备,使对接组织总装周期从3个多月缩短到40天,安装可靠性有用提高;一起,他还完成了15篇论文,取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对接组织技术国家专利首要发明者之一。

当时,我国正在规划建造空间站,王曙群和他的组员们现已投入到了严重研发出产傍边……“航天事业大发展的好时代,给咱们带来了更多展现自己技术的舞台。”这位我国“航天工匠”骄傲地说。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22日 06 版)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