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馄饨是上海特产。
写下这句话,我有点抖豁:除了上海,小馄饨在其他当地莫非就不算特产了?是不是应该写作“小馄饨‘恐怕是’‘或许是’‘大约是’……”这样刚才稳妥?
想来想去,仍是不改了:已然我没看到,为什么要预设一个或许有的情形呢?我才不会效法“百度新闻”的风格——在文章的标题上处处加“?”,如同老早想好了抽身之计来怼读者的质疑呢!
我信任,即便在某个当地确有小馄饨的踪迹,那也不太或许成为当地的特产,更不会取得在上海那么大的名声和拥趸,比方姑苏的泡泡馄饨。
东北,西北,华北……但凡具有“北方”概念的区域,总是饺子当家而罕见馄饨。已然如此,又何来馄饨的小弟——小馄饨呢?
南边确有馄饨,四川抄手、广东云吞、福建扁食……但它们大都没有赋予其“小”的概念,称之为小抄手?小扁食?小云吞?那太拗口了吧。虽然福州的肉燕、沙县的皱纱馄饨等与上海小馄饨相似乎,但在体量上至少大了一圈,何况人家还羞于冠以一个“小”字啊。
只要上海人毫不在乎在馄饨前加个“小”,它折射出的是安然、大方、老实、担任的气质,虽“小”犹“大”。
早年,外埠人喜爱讪笑上海人的“小器”:怎样连粮票竟有“半两”、馄饨还带“小”!殊不知,小有小的名堂和逻辑。
有人认为上海人喜爱小馄饨,本源在于食仓小和做人家(节省)。对此,我不认为然。食仓小,为什么又另辟大馄饨的名字呢?做人家,为什么小笼馒头不吃一只而必尽一笼呢?说不通!知堂说:“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天然更不在果腹了。”(《喝茶》)小馄饨的妙处,应该跟这样的喝茶观十分符合。
小馄饨固然有垫饥的功用,而事实上又不全为垫饥,懂经的上海人是把吃小馄饨派作辅佐的用场——再叫一两生煎馒头或一客小笼馒头……只要这样干湿调配,他们才觉得充分、乐胃、实惠。
咱们单位餐厅卖巨细馄饨,小馄饨的价格不到大馄饨的一半。有一回,我看见一个小伙子一下买了两客小馄饨并照顾营业员倒在一只碗里。他大约认为这样可抵一客大馄饨的量,管饱,还省。啊呀!我真是为他捉急:小馄饨怎样能够这样吃呢?吃大馄饨,你尽能够叫两客、三客,不妨,果腹嘛;吃小馄饨,可不带这么玩的。见过福建人、广东人喝功夫茶吗?人家并非没有珐琅大茶缸可作牛饮状,但便是偏心使小茶盏,那股诲人不倦的忙乎劲儿让人感到周到、温暖、舒畅。功夫茶从实质上说就不是用来解渴的。小馄饨也当作如是观。
我小时分关于小馄饨十分神往,总缠着大人裹小馄饨,但终不能如愿以偿。后来得知,裹小馄饨的皮子,粮店不对居民出售而专门供给饮食店,诸凡妄图用大馄饨皮子作代替来裹小馄饨的尽力,用其时的话来说,“都逃脱不了毁灭的下场”;即便有方法搞到小馄饨皮子,操作起来需求适当的技巧。你认为皮子摊开,搛点肉糜进去,然后手掌合拢用力一捏就完事了?试试看,生汆,撩起,盛碗,进口,咳,一团面疙瘩也!而正确的做法是:手指与手掌的拿捏须软硬结合,使小馄饨里边构成一个气囊(空间),并且皮子入锅后要有扩展潇洒感,那就像样了;肉馅要鲜,皮子要薄,汤水要宽,葱花要细,猪油要香,外观要清,那就到位了;假使再加点蛋丝、紫菜、虾皮,那就完美了。看似混混沌沌、敷衍了事的小馄饨,真实不是盏省油的灯!
威海路上的胡同小馄饨食府门口,天天排成长队,好不热烈。对面上海报业大厦里的小白领,甘愿抛弃单位食堂的福利而去那里人轧人、数脑勺,可见小馄饨的凶猛。
“小的便是美的”这句话,许多时分,真是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