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趿拖鞋摇葵扇,
逶迤两三步去东西塔下纳凉。
凉茶摊,扁食担,碧绿的盐水桃儿,
浇了红糖浆的热豆花三分钱一碗。
好时光哪!”
——舒婷 《原籍在泉州》
撰文、拍摄:方托马斯
假如每座城市都是一本书的话,那么大多数城市是词典,泉州则是一本辞海。这座城市的前史和文明历来都不在博物馆里,而在寻常日子的一呼一吸中。它的陈旧并不流于方式和物件,而是一种至今犹存的气质。
落日下,制作于宋代的开元寺双塔是泉州古城的标志性修建。
泉州似乎有比其它当地更强的记载和叙述本身前史的才能。前史在这儿不只仅是一种曩昔的存在,而是经过宗族和古刹的祭祀活动,与每个人缔结了血肉的联系。走进泉州,便如置身在前史之流与生动的文明头绪中。
此地古称佛国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泉州开元寺天王殿内的一对楹联,为宋朝理学咱们朱熹所题。民国十四年重修开元寺时,这一楹联也由在此住锡的弘一法师重书。
开元寺里诵经的居士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桑园建寺,初名“莲花寺”。
开元寺中的东、西两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大的一对石塔,图为西塔-仁寿塔。
开元寺大雄宝殿前的小石狮萌态可掬
开元寺宫廷屋脊
开元寺宫廷屋脊,“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这些都是闽南红砖修建的典型特征。
初到泉州时,形象最深的就是遍及街头巷尾的寺庙宫堂,以及或远或近或浓或淡的香火味。在我的形象里,从没有哪座城市,在21世纪的今日还能保留着如此稠密和杂乱的宗教文明。一千多年间,宗教耳濡目染到古城的每一处。
关岳庙大殿,父亲带着孩子来上香。在泉州,对传统和崇奉的传承自小开端。
妈祖崇奉始于泉州,泉州天后宫是我国建成最早规划最大的妈祖庙之一。
信众们将祈愿的话写在新瓦上,经过捐献的方法为天后宫“添砖加瓦”。
泉州建成千年左右,依然存在的寺庙有56座。走在泉州街头,底子不需求故意探寻,就能与各种宗教文明萍水相逢。
站在西街西头,以开元寺为中心,向西,基督教泉西堂与开元寺隔街相望;向南,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宫、涂门街关帝庙、古清净寺,向东,有承天寺、元妙观和中山路泉南堂等;方圆一两公里范围内,本地先贤、释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乃至印度教,各种宗教,各路神仙,包罗万象,调和同处。
泉州府文庙是我国东南区域最大的文庙修建群,全国范围内,文武(关帝庙)庙都无缺保存的城市并不多。
府文庙主体修建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整个大殿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檐柱8根,风格古拙,在全国现存文庙中实属稀有。
泉州洛阳古街的小教堂
西街是古泉州的脉
到了泉州,西街是必定要走一遍的。从唐开元年间列屋成街开端,前史上的西街一向是泉州城中心地点。一千三百年前,这条街上就现已商贾聚集比肩接踵;一千三百年后,今日的西街依然富贵熙攘。古泉州“贩子十洲人”的现象似乎一向都没有褪去。
逛西街,从开元寺到钟楼这一段最为精华,不过500米的长度里,唐宋元明的史迹漫山遍野。
不到一公里长的西街上,开元寺、东西塔、名人宅第,以及密密麻麻的红砖古厝和近代番仔楼,这些不同前史时期的陈旧修建串联在大街两旁,构成了一部鲜活的泉州史。
西街古巷里的现代涂鸦,磕碰和交织是前史跨步向前的双脚。
古厝茶馆里的讲古人
古厝茶馆坐落在关岳庙背面的后城街上,一座现已有百年前史的红砖古厝,被店东于九八年整修成现在的茶馆。
这是一座典型的三进三出式闽南古厝,四合院的布局对称严整,宅院里边,麻石条铺就的天井四四方方,木香花顺着廊柱茂盛攀援,和罗汉竹一同遮了天井半边天,两旁回廊里,雕着梅兰竹菊的老屏风下有竹椅围的茶几,假如不谈个正经事,这儿是最好的雅座。
华灯初上的后城街
古色古香的古厝茶馆
泡一壶茶,晴天能够赏花望天任由清风拂面,雨天还能凭栏听雨坐看四水归堂。一步跨进门,这就算往回倒转了一百年。
每天下午,茶馆里都会有人来讲古。泉州人称平话为讲古,所谓讲古,顾名可思义。今日讲古先生说的是《薛刚反唐》,四五个上了年岁的白叟散座在竹椅上,只眯着眼听,跟前的茶几乎不动,他们是这儿最安稳的客源。桌子后边,讲古的先生精神焕发的拿着书念,讲到精采处,波澜起伏如念如唱。
古厝茶馆听讲古
喜形于色的讲古先生
万古安澜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与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潮州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石桥,建于北宋末年,长834米,有桥墩46座,坐落泉州郊外的洛阳江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筏形根底”、“浮运架梁”、“养砺固基”等,都是当年北宋匠人首创的造桥技能。
洛阳桥是国际上最早选用筏形根底法制作的桥梁。
洛阳桥南侧的宋代碑文“万古安澜”
今日的洛阳桥上现存8座石塔,其间属桥北段的月光菩萨塔最为知名,塔西侧的月光菩萨像更是生动逼真,是北宋雕琢艺术的完美表现。汉传释教中,月光菩萨也被称为月神,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就是月光菩萨的圣诞。
相传月光菩萨像眉心曾嵌有夜明珠一枚,为北宋番国的捐献,每当月圆之夜,夜明珠能照亮半个江面,过往船只遥遥可见。
坐落洛阳桥北段的月光菩萨塔
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即便没有去过泉州的人,许多也都听说过南音。南音发源于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我国现存前史最悠长的古乐,有我国音乐史活化石之称。
称南音为活化石,一方面是因为现存的南音的曲谱大多可追述到唐朝,一起南音的唱法至今仍保留着唐代从前的陈旧唱腔,是消失了一千多年的华夏古乐与长远的“河洛语”交融后的产品。
另一方面,南音在乐器演奏上也保留了许多唐宋时期的特征,如竖吹的洞箫,依然是一尺八长的唐朝尺度。而南音中的主乐器琵琶,至今还保持着唐代大腹短颈的造型,在演奏姿态上也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相同横抱拨弹。
南音最典型的扮演方式为右侧琵琶、三弦,左边洞箫、二弦,执决定者居中而歌,这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方式一脉相承。
除了可登大雅之堂的南音,泉州还有许多独具特征的民间艺术和习俗值得一书,比方泉州提线木偶、闽南高甲戏、梨园戏、惠安女和蟳蜅女等,都算是古泉州声名远播的民艺风俗。
泉州提线木偶
泉州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小小的木偶身上,少则16根多则30余根纤细的提线,全凭艺人十指触动。提线木偶的动作细腻逼真、生动逼真,扮演难度非常大,艺人们往往需求数年的苦练方能登台。
在泉州民间,许多老百姓称木偶戏为“嘉礼戏”,“ 嘉礼”指盛大嘉会中的大礼,古时泉州区域每当民间婚嫁、生日、新屋奠基等庆典活动,都须约请艺人扮演提线木偶戏以示大礼。
泉州木偶剧团创建于1952年,由他们扮演的泉州提线木偶戏在国际木偶节上屡获大奖,不只登上过央视春晚舞台,还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冷艳过国际。
坐落西街通政巷的泉州木偶剧团老剧场又被称为“泉州嘉礼馆”。嘉礼馆每周二、四、六下午4点都有固定的免费公益扮演,咱们去的那天,赶巧平常常常在此扮演的年青艺人们团体出国扮演,暂时改由剧团的几位老一辈台柱子代替,这样的萍水相逢关于咱们来说实属走运。
木偶艺人陈应鸿先生从前取得福建省第五届“水仙花”戏剧唱腔大赛“金奖”,福建省第二届中青年艺人竞赛“铜奖”。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经典曲目《钟馗醉酒》
高甲戏的春天
高甲戏是闽南区域撒播最广的一种当地戏剧,源于明末清初闽南乡村仿照水泊梁山英豪的武打扮演。与艺术扮演大多展示美丽不同,高甲戏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以丑为美,高甲戏丑角艺人的许多动作都是在仿照泉州提线木偶,一招一式看似机械,但又蕴含了机伶和搞笑的成分。
下乡扮演的高甲戏剧团,扮演前团长正在说戏。
预备登台的高甲戏艺人
近年来,跟着国家对传统文明复兴的注重,越来越多的高甲戏剧团又从头焕发了活力。尤其是2006年高甲戏当选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之后,一夜间这个偏安一隅的小剧种又从头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扎根民间、送戏下乡成为泉州许多高甲戏剧团的生计常态。
一段悲情戏唱下来,难免伤神
抽支烟,歇息顷刻
万历年间的《泉南杂志》记载高甲戏,“每遇神圣诞期,以方丈木板,搭成台案,索以绮绘,置几于中,加幔于上,而以姣童妆扮故事……”,几百年后,书中全部罕见改动
千里走单骑的妆糕人
1960年,粮食匮乏,家住永宁古卫城的年青人雷远洲吃不饱肚子,无法之下他背起爷爷留下来的工具箱,骑上一辆寒酸的自行车,从泉州动身一路北上来到大上海,靠着妆糕人的手工沿途摆摊卖艺,浪迹江湖。两年后,雷远洲回到永宁,不光靠着手工度过了饥馑,还使用挣来的钱娶了老婆。
这是我听过最早的关于骑行的故事,源于日子所迫,归于英勇浪漫。和咱们讲到故事里令人激动的当地,白叟家会腾出一只手来比画,终究那是一趟改动他人生的游览。
永宁街是永宁卫最负盛名的一条街,青石板铺成的路途长达千米。现在两旁的商铺现已罕见经营,居民也都是老年人居多。
老先生雷远洲是泉州石狮妆糕人的传人,石狮市非物质文明遗产传承人,捏妆糕人是他年青时从爷爷那里学来的手工。
写在最终:
2011年,八十三岁的泉州人余光中回到故土,在数着自己脚步,走过离别数十年的洛阳桥后,他写下长诗《洛阳桥》。这首被称为泉州版《乡愁》的诗,被许多远在他乡的泉州人无数次地默念于心头,诗的头四句是: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
东西塔对望终究多少年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国家地理》精品店小程序!
假如你看了这篇文章,
就点一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