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人民医院历史往事浴火迎新生人民健康始终在第一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30 18:16:34  阅读:7818 作者:责任编辑NO。蔡彩根0465

1950年4月1日,中心公民政府接收医院

我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乃至是小县城,简直都有一家乃至数家用“公民”来命名的医院。在北京,也有这样一家医院,这便是北京大学公民医院。这是我国人在101年前“众筹”建立的榜首家现代化西医医院,初建时名为“中心医院”,后更名为中和医院。1950年,医院在公民日报上刊登启事,正式更名为公民医院。

故事

公民政府接收了医院

1950年初春,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副部长贺诚约请中和医院院长钟惠澜、副院长孟继懋、黄萃庭座谈医院作业。卫生部领导对医院的关怀,让参与座谈的院领导感到分外温暖。座谈后钟惠澜心里冒出了一个主意:“把医院交给政府办,或许会办得更好。”

一天,钟惠澜找到黄萃庭沟通,没想到黄萃庭也有此主意。1950年3月25日,中和医院举行第103次董事会,提出“把医院交给政府办”。董事会中的林巧稚、孟继懋、方石珊等人都十分赞同。

两天后,钟惠澜上书卫生部,“尚蒙中心公民政府卫生部准予接收,关于向来捐助人广为一般民众医治之自愿,拟请继续照料,又关于教育的作业,拟请力予扩大。”卫生部收到钟惠澜的信函,很快做出决议:1950年4月1日下午2时派人前往正式接收中和医院。

1950年4月1日,全院上下沉浸在高兴之中,医师护理奔走相告,喝彩庆祝。这所我国人自己筹集资金办起来的医院,在摇摇欲坠中困难开展,在连天烽火中负重前行,总算在这一天,迎来了医院开展的新阶段。

1950年5月14日,《公民日报》刊载了《北京中心公民医院启事》,奉告全国公民:本院原名中和医院,前经呈请中心公民政府卫生部接收,业蒙照准,并受命改名为“中心公民医院”!

公民医院浴火重生

尔后,公民医院迎来了蓬勃开展时期。公民医院在自己开展的一起,还协助国家新建医疗机构,培育医院人才:援建小汤山疗养院,援助阜外医院和友谊医院建造,为新建的北医三院和北医第四隶属医院运送医疗人才……

年月更迭,转瞬来到上世纪八十时代,公民医院有限的空间现已很难满意医治需求,北京市规划局同意将西直门西南侧用于筹建公民医院新址。

1982年4月11日深夜,一场意外的大火延伸了公民医院的主楼,熊熊大火一向继续到第二天清晨。大火中,医务人员一次次冲进火海,搬出或许随时会被引爆的氧气瓶,搬运正在住院的患者,抢救病历材料……火灾中,医院丢失资产折合公民币达12万余元,但是,391名住院患者悉数成功搬运,没有一人伤亡。

大火之后,新院建造更是火烧眉毛。1984年,公民医院在新址举行了奠基仪式。1991年4月,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西直门院区正式投入使用,这便是现在人们最为了解的北京大学公民医院西直门院区。

1995年6月,公民医院创始人、榜首任院长伍连德博士的女儿来到公民医院观赏。她在白塔寺老院区的灰楼前久久注视,眼含泪花,良久都没有说一句话;比及她来到西直门院区,看到一栋栋新楼,她欢喜不已,慨叹地说:“从阜成门到西直门,尽管只要两站地,但韶光却跨过了80年。”

一直把公民健康放在榜首位

在严重事件面前,公民医院一直是把公民健康放在最高的方位。

1960年4月1日,北京市二龙路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邻近的中心音乐学院师生和其他闻讯赶来的热心人前去救火。但很快,救火变成了“救人”:近千人由于苯中毒倒在地上。伤员太多,只好将最重的伤员送到公民医院抢救;伤情比较轻的运送到邻近一所中学处理创伤,输氧医治,然后再分批转送全市十多家大医院。

伤情便是指令!公民医院集结全院医护人员和急救物资,连夜抢救;伤员太多,床位不行,护理抽出床垫子铺在地上,变成暂时抢救床。

安稳患者的病况后,医院组织了一支医疗组,到化工厂邻近的居民家中逐个排查,筛查居民体内的苯含量……通过医院的精心医治,苯中毒患者日益好转,医院专门开了一场病友座谈会,每个由于热心救火而中毒的患者都没有怨言,他们的脸上都是劫后重生的高兴。

2003年,公民医院再次遭受严重应战,他们毫无准备,就与SARS冤家路窄,大批医务人员挺身而出,围歼病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谓惨烈,两名医务人员因公殉职。SARS成功后,饱尝住检测的公民医院再次踏上了新的征途。 从中和医院改名为公民医院,70年来,公民医院植根膏壤,茁壮成长,医疗水平取得了丰盛的效果。一位位我们从这儿走出去,钟惠澜、林巧稚、关颂韬、谢元甫、谢志光、孟继懋、周华康、曾宪九、吴阶平、张乃初、冯传汉、陆道培等我国医学史上闪亮的姓名永久镌刻在百年前史丰碑上;亚洲榜首例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手术、我国榜首支乙肝疫苗和我国榜首台体外震波碎石设备在这儿诞生,见证了我国医学的开展与前进。

小百科

公民医院

1918年 我国人自行筹资建造和办理的榜首家综合性西医医院“北京中心医院”建立,由我国现代医学前驱伍连德博士担任首任院长。在北京大学公民医院创立之时的门诊病房楼前,有两座黑色的铭碑,上面铭刻着88位捐助者及46家部分集体为筹建做出的奉献。

1946年 更名为北平中和医院,在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时代,据守仁心济民的任务。

1950年 新我国卫生部全面接收,医院更名为北京中心公民医院,尔后“公民”二字成为医院登峰造极的任务内在。医院的姓名一直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前进和公民群众的健康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

1956年 医院再次更名为“北京公民医院”。

1958年 医院划归北京医学院作为隶属医院,更名为“北京医学院隶属公民医院”。

1985年 随北京医学院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医院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公民医院”。

1991年 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西直门院区投入使用。

2000年 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兼并,医院第六度更名为“北京大学公民医院”。

2019年 跟着京津冀协同开展战略的推动,经相关部分同意,公民医院通州院区有望试开诊。依照规划,通州院区总规划床位将到达1500张,其间一期敞开床位800张。公民医院,这所一向在西城区的医院,迈出了向东的脚步!

(原标题:公民医院看护公民的健康 )

来历:北京晚报

记者:贾晓宏 图片供给:北京大学公民医院

流程修改:王雄伟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