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沪剧捏面人品月饼……传统非遗文化让中秋节味更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14 17:08:55  阅读:2887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图说:迎中秋风俗文明活动现场 官方图 下同

一轮秋影转金波。昨日是中秋佳节,宝山区宝乐汇日子时髦中心迎来了一场 “2019年宝山区迎中秋风俗文明活动”。浓香的糕点、风趣的面人、精美的挑花、艳丽的彩灯,还有舞台上沪剧、独角戏的扮演,装点在商场的每个旮旯,让市民充沛感触传统非遗文明的魅力。

滑稽戏艺人刘敏、俞蓓蓓献上了一台独脚戏《说说唱唱道中秋》。地道的上海话一会儿拉近了与台下市民的间隔。借着花好月圆的节日气氛,二人还带来了沪剧选段《人盼成双月盼圆》,在清丽悠扬的曲调中,寄托了上海人对中秋传统而夸姣的祝愿。

吴淞面塑成了最受小朋友们喜爱的非遗项目。在面塑教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纷繁拿起面团,体会亲手制造面人。只见教师团起一块面团,三两下揪出了长长的耳朵,再点上五官,一眨眼的功夫,绘声绘色的“月兔”就诞生了,引得孩子们宣布一阵惊呼。

图说:小朋友现场体会

有了“月兔”,天然少不了好吃的月饼。刚刚参加宝山区级非遗项目的老香斋,就为上海食物一店的“中秋月饼节”制造了一款365公斤重的巨型月饼。据介绍,大月饼直径有1.48米,因为太大,有必要分段制造,分区烘烤,再将其无缝隙组装起来。烘烤的时刻一共超越三天,过程中还要不断调理火力,需求烘烤师全程监控,稍有松懈月饼就会迸裂。 “这个月饼的完结显示了咱们非遗传承人的匠心。” 第六代传承人许金典说。

2006年5月,中秋节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在非遗项目的体会中过中秋,不只“节味”更浓,还为中秋增添了一点“文明味”。市民何艳荣带着孩子出来逛街,偶遇了这场“惊喜”:“日子在快节奏的城市中,孩子了解地道风俗、传统节庆的时机并不多。多一些这样的活动,能让这座城市更有‘家’的滋味,让孩子为中国文明的博学多才而骄傲。“(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