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疯子写的作品字字华美不逊兰亭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12 00:50:30  阅读:9174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着笔便到乌丝阑。”

——黄庭坚

这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赞扬五代时书法家“杨风子”——杨凝式的诗句,杨凝式经典代表作《韭花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娟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叙》的笔意,被称全国第五行书。

虽然《韭花帖》不管在用笔仍是在规矩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今世书法家崔学路盛赞:杨凝式《韭花帖》乃五代上承晋唐下启宋元及至而下千年逸清经典之作。

杨凝式

(873-954年)

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太师”。他曾佯疯自晦,所以“杨疯子”便成了他的雅号。他能吟诗,多杂诙谐,尤长于书札。杨凝式的字多写在墙上,笔法纵逸遒放。黄庭坚至洛阳遍观僧院壁间墨迹,他说:“杨少师书,无一字不造微入妙,当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又说:“有晋以来,可贵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似乎大令尔;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尔后,书坛以“颜杨”并称。

杨凝式《韭花帖》

【释文】:午睡乍兴 輖饥正甚 忽蒙简翰 猥赐盘飧 当一叶报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实谓珍羞 充腹之馀 铭肌载切 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 谨状 七月十一日 状

《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说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奉送韭花,十分可口,遂执笔以表明谢意。

《韭花帖》不只字体,用笔有萧散之感,更重要的是《韭花帖》的字距,行距均摆开至极限,打破了行书行距与字距都不大的旧格式,一些字乃至超出结字惯例,或左右错位、或上下不齐、或虎头蛇尾,或疏,或紧……但是全部出于天然,毫无做作之气,显示出一种空灵淡远的美。通篇形状宛如一个娴雅奇士,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雅观逸风流,寂静自如。散落的布白与平中寓奇的结体,相辅相成,使得作者萧散闲适的心境栩栩如生。不管是从书法自身,仍是文字内容,你都能逼真地感受到作者这种散淡的心境。杨凝式被视为向来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

现在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支那墨迹大成》,今已佚;一本为罗振玉藏本。据考证,三本中只要罗振玉藏本为真迹。此帖向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从前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有张宴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掉包,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保藏,今不知地点。

杨凝式《韭花帖》版别比照

以下部分比照,共7幅。一切图片运用相同的份额,即字巨细相同。

因兼及保藏印,故图片巨细不同。

比照图7-1

比照图7-2

比照图7-3

比照图7-4

比照图7-5

比照图7-6

比照图7-7

书法由唐到宋,杨凝式是一转机人物,苏轼评曰:“自颜、柳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谢,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好汉,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向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并且他那自出新意的著作,绝俗的书法品质,深深地影响了宋朝的书坛巨擘。比方“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从书法史的全局看,他是唐宋书法相承而趋新的转轴人物。

这便是杨凝式,一个低沉地影响我国千年书法的“疯子”。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