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是严密相连的。科学带来的新材料或新技能,能为艺术家供给新的表达方法,而艺术能协助咱们更好地了解科学。此外,科学有时还能启示艺术家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著作。下面,咱们来赏识一些科学与艺术磕碰“火花”。
微生物培养皿的艺术
在名为《遥感》的系列著作中,美国艺术家苏珊·安克用培养皿培育出微生物,并对其进行拍摄。然后,她使用3D打印机把二维的微生物相片转换为三维虚拟模型,再把它们放置在相似培养皿的容器中。她的著作跨过了艺术和生物学之间的距离,把它们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制作梅西耶天体
18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只对搜索彗星感兴趣,但他常常找不到真实的彗星。所以,他创建了一个非彗星天体列表,以分辩容易与彗星混杂的固定天体。这便是梅西耶天体列表,其间列有星系、星团或星云等天体,一共110个。
美国艺术家莉娅·哈洛伦的《深空伴侣》便是一个制作了110个梅西耶天体的系列著作。每一幅著作都是用墨水在半透明的纸上制作的,然后把它作为底片,用是非暗房技能冲洗出正片。在历史上,人们也曾用前期的玻璃板拍摄技能,把梅西耶的天体手绘作为底片转化为正片。
织造珊瑚礁
玛格丽特·威特海姆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科学作家。在2005年圣诞节开端,她就与克莉丝汀·威特海姆(她们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一重用钩针和毛线织造珊瑚礁模型。她们织造出的珊瑚礁绘声绘色,丝毫不差劲于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现在,她们的珊瑚礁模型不仅在许多地方展出,并且招引了许多一般民众自己着手来织造珊瑚礁模型。一起,这些著作也在提示人们,全世界范围内的珊瑚礁正面临着要挟。跟着全球气候变暖等要素影响,珊瑚白化现象变得越来越严峻,许多珊瑚礁都走向了逝世。假如咱们不采纳有用办法,或许下一代只能经过这些织造模型来幻想珊瑚礁的美丽。
探寻希格斯玻色子
坐落瑞士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壮的粒子加快器设备。它能将质子的速度在一个长约27千米的环形地道中加快到挨近光速。每一秒钟,地道内就会有大约4千万个质子互相相撞,磕碰时能发生出新的粒子。在2012年,物理学家凭借它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一种用来解说粒子为何有质量的基本粒子。这个发现还使得提出希格斯玻色子的物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
大型强子对撞机并没有直接检测到希格斯玻色子,而是经过检测磕碰后的光子、电子和夸克等粒子运动的轨道,分分出磕碰的瞬间发生了希格斯玻色子。美国艺术家泽维尔·科塔达则与物理学家协作,制作了5幅数码艺术画,描绘了5个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磕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