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之作当枫桥夜泊遇上天净沙·秋思谁更胜一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8-19 18:26:10  阅读:5281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我国古典诗词很早就有了悲秋的文学传统。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条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可以说是我国最早抒情悲秋之情的诗句。

这些诗人们看到天地间草木变黄、落叶遍地、秋风萧条,心中生出几分苍凉。因为这眼前萧条的现象,和春天和夏天有太多的不同,很简略让人想到人的生命有朝一日也会如秋天相同,毫无活力,乃至直接面临生命的完结。

即使是没有性命之忧,但人生傍边总有一些让人感觉到哀痛的往事。或者是诗人羁旅异乡,或者是诗人大材小用,看到眼前让人感觉到悲惨的风光,总会和心中难言的烦恼融为一体,心里的悲怆成果一首诗词。

而其间的佼佼者,在唐诗傍边,非《枫桥夜泊》莫属;而在元曲傍边,则是《天净沙·秋思》独步天下。

今日咱们就把这两首古典诗词傍边最经典的悲秋著作放在一同比较,当《枫桥夜泊》遇上《天净沙·秋思》:谁更胜一筹?

一、录诗

首要咱们请出这两首诗词的原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郊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便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文学史上历来享有盛名。诗人终身傍边只撒播下来50多首诗词,可是这一首古诗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边。

这首诗词便是元代马致远所发明的原曲小令《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是元曲四咱们之一,留下了十分精彩的元杂剧著作,在诗词方面也很有造就。这一首《天净沙·秋思》全文只要28个字,没有一个“秋”字,可是却逾越了唐诗宋词,被誉为“秋思之祖”。

二、两首诗词的悲秋底色

(一)底色之一:对秋天风光的描绘

通读这两首诗词,咱们可以得出十分显着的定论。不管是《枫桥夜泊》仍是《天净沙·秋思》,所描绘的时节都是秋天,关于这一点咱们没有任何的贰言。

在张继的《枫桥夜泊》傍边,“霜满天”是典型秋天的风光。尽管诗人在诗篇傍边有几份夸大的神韵,以至于“满天”,可是也写出了秋天的夜晚空气多么的冰冷。这样一个清凉的夜晚,诗人单独行走在旅途傍边,满怀着对不承认未来的烦恼,满怀着对故土的怀念,心中的愁闷无法言说,和“江枫渔火对愁眠”。

所以他借着这关于秋天风光的描绘,发明了一个空灵空旷的意境,江岸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悉数现象的选择都独具慧眼。

比较而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对秋天意象的描绘愈加详细也更为丰厚。“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这首元曲傍边,诗人用了许多的篇幅来罗列秋天独有的风光,前三句九种意象再加上最终一句的“夕阳西下”,但每一种意象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悲惨之感。

(二)底色之二:行走在路上的游子

结合这两首古诗咱们都可以看到,不管是张继仍是马致远,都是在写羁旅之苦,都是在写一个人在路上的孤单,对故土的怀念,对不承认未来的忧虑。

为什么他们这种伤感和秋天简略挂上钩?那是因为在古代交通极度不方便的布景下,若想在春节的时分赶到家,秋天之前就应该进行策划,至少在秋天降临之时就应该走在回家的路上。但此时此刻两个诗人都没有规划回家的路,也就承认新年没有办法在家度过。在悉数人举家团圆的时分,他们还不得已在异乡的路上度过。

所以看到眼前这秋天的风光,更要他们感觉到徘徊。原本宦途失落,原本毫无依托,原本流浪天边,再看到这满眼的萧条,看到这令人伤感的秋天,想到不行以回到温暖的家,更简略激起他们心里的伤悲。

所以在张继的诗篇傍边,“姑苏郊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看一个人坐在小船上,听着岸边寺院传来的钟声,那就在敲打着那颗软弱的心灵。原本诗人的烦恼就无法缓解,听到有节奏的钟声更是心潮澎湃,忍不住潸然泪下。

而到了马致远的笔下,这羁旅天边的伤感心境表达得更为酣畅淋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边”,投放在咱们眼前是一幅长镜头。夕阳西下拉长了诗人和走马的影子,他们越走越远,影子也越来越长。天地间一片苍莽,天地间一片悲惨。更何况还有前面那九种意象的布景烘托,更让画面富于意境之美,也更要画面充满了凄冷之感。

他们两个人都是行走在路上的游子。他们并非不怀念故土,并非不时间想着回到故土。但他们为了远方的未来,甘心把悉数的生命热心都消耗在旅途之中。哪怕是夕阳西下,哪怕是夜半钟声,带给他们连绵不断的伤感,却挡不住他们走向未来的脚步。

(三)底色之三:两人的诗词都是“愁”

我国的汉字博学多才,有许多看似偶然的当地。人们说伤春悲秋,人们说在秋天感觉到愁,但咱们看到“愁”这个字,不便是因为“秋”天来到了人的“心”头上吗?

相关于其他时节,秋天的确最简略让人感觉到伤感。关于春天来说,春风吹来万物复苏,标志着美丽的期望,即使中心有落花的哀痛,但究竟有夸姣的期望在那里;夏天是不用多说,天地间一片生意盎然;冬季的眼前的国际一片萧条,可是有雪花有新年,所带来的别致感减弱了必定程度上的哀痛。

唯有秋天,要每一个人都阅历富贵落尽的伤悲。原本天地间一片生气勃勃,转眼间“焜黄华叶衰”,天地间只要落叶,只要吼叫的冬风,只要光溜溜的树枝。即使是天高气爽,即使是弄清玉宇,却总也换不来诗人们对秋天怀有一起的好感。

这两首诗词所表达的含义也是如此。正如上文所说,他们两个人都是羁旅天边的游子,但一起他们也都是那个年代最为失落的人群。他们在秋天抒情情感,有对故土的怀念,有的未来不承认的忧虑。可是除了这些之外,有更为丰厚更为深入的人生体会。

《枫桥夜泊》傍边,有一幅美丽的秋江月夜图,让人赏心悦目,可是在这美景的背面,可有一个“愁”字引领全篇。他为什么愁?愁到什么程度?或许是他的宦途宦海沉浮,或许是他的家事不顺,亲友离散,又或许是他的大材小用孤单难眠。诗篇傍边没有说到详细是哪一种,咱们也无从得知。但咱们在诗词的意境傍边,总能感觉到这种愁闷环绕在他的心里之上挥之不去。

悉数就像诗人看到的“霜满天”相同,烦恼也布满了他的心头。说不清楚是什么,也没有像李煜那样把心里的烦恼化为“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是在咱们的心中,那种环绕在心间挥之不去的惆怅,咱们都好像亲自体会过。

而在马致远的著作傍边“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单看现象傍边的藤蔓、老树、乌鸦、路途、西风、还有马匹,咱们觉得这只不过是关于秋天风光的一种描绘算了。可是他前面的这几个形容词,却赋予了这首古诗说不出的愁闷。“枯,老,昏,古,瘦”一字便觉愁重十分。

咱们看到的仅仅诗人一个人羁旅天边的伤感,但其实并非如此简略。诗人生活在一个漆黑的社会制度之下,找不到活着的期望,心里才会有如此的郁结。而在他眼中的这些现象,无一不带有愁闷,无一不带有伤感。

三、孰优孰劣?

人都说文无榜首,武无第二,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行否认的一点便是,当咱们说到关于秋天最美丽诗句的时分,想到《天净沙·秋思》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张继的《枫桥夜泊》。

这其间的文明心思,值得进行相应的讨论。

(一)方式

依照字数来说,两首著作字数相同多,都是28个字。依照体裁来说。一首是经典七绝唐诗,别的一首是元曲小令。比较而言,在诗词方面的成果来讲,唐诗要远远高于元曲。那么为什么张继的《枫桥夜泊》却没有可以替代《天净沙秋思》成为后世评论家眼中的“秋思之祖”?

究竟张继的著作要比马致远的早上好几百年。

今日的咱们尽管对诗篇推重,愈加重视于唐诗,可是咱们骨子里或许愈加喜爱犬牙交错的句式。因为那愈加赋有节奏感,愈加有助于抒情情感。马致远的著作未必在体裁上面必定占得先机,未必成为其逾越《枫桥夜泊》的重要原因,可是犬牙交错的方式更有助于咱们吟诵这一点原因也不容忽视。

要知道关于宋词的开展来说,本身便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开展而成的。其未必脱离了诗篇格律的标准,可是至少对诗篇的抒情性是极大的解放。咱们今日评判唐诗宋词的差异,就会清楚明了的发现宋词的抒情性要高于唐诗。

而元曲小令直接脱胎于宋词,关于情感的抒情有更好的方式。

(二)意象的容量

1、马致远的意象容量更为丰厚,更有秋天神韵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开篇便是9个并排的意象,并且十分天然的分为三组。“枯藤老树昏鸦”,从最下面的藤蔓,再到上面的古树,再到古树之上的乌鸦,由下及上;“小桥流水人家”,则是从近到远。从小桥看到远方流水,再看到流水两头的人家;然后的“古道西风瘦马”则是从远至近,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因为中心刺进“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绘视点,因此增加了意象的跳动感,但这种跳动仍是部分的,不超出秋景的规模。最终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布景,它将前九个意象悉数统摄起来,形成一时多空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意象的形容词都带有秋天悲惨的意味,“枯”、“老”、“昏”、“古”、“瘦”皆是萧条之感,而“小桥流水人家”则是进一步承认其本身的秋日游子思归神韵。

2、唐人的意象少而意境神韵却更足

比较而言,张继的《枫桥夜泊》更重视意境的刻画,其悲惨神韵要少了几分。前二句意象密布: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形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空旷的意境。

咱们看唐诗,历来重视其意境的刻画,张继的这一首唐诗现象的调配与人物的心境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融合,一起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模范的艺术境界。“夜半钟声”比照“夕阳西下”更显空灵,但关于悲秋神韵却又少了几分。

马致远的词前几句写景,到最终写人提高,写景是为写人,所以思想性更好,当然也就撒播更广。

(三)看古人的点评

单看这两首诗词在文学史的点评以及影响力,明显张继的唐诗著作也技高一筹:

1、评论家眼中的《枫桥夜泊》:点评甚高但和秋天无相关

清代黄生在《唐诗摘钞》之中这样点评《枫桥夜泊》:

三句承上起下,深而有力,从夜半无眠至晓,故怨钟声太早,搅人魂梦耳。语脉深深,只“对愁眠”三字略露意。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深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行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行通矣。

何焯在《笺注唐贤三体诗法》更是以为:

愁人自不能寐,却咎晓钟,诗人语妙,往往乃尔。

王谦在《碛砂唐诗》傍边点评:

“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转辗反侧之意自见。

乔亿在《大历诗略》更是以为唐诗有李白诗篇的神韵:

高亮殊特,青莲遗响。

《枫桥夜泊》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点评,可是通读这些点评,都在说游子之苦,都在说“夜半钟声”,都在说诗中的题眼“对愁眠”,却无人说到这首古诗和秋天有关。由此来看,评论家以为诗篇虽好,可是和秋天的相关并不是很大。

2、《天净沙·秋思》

周德清在《华夏音韵·小令定格》之中,直接给出了“秋思之祖”的评语,把这首诗词和秋天之间的联络确立了下来,赋予了这首诗词厚重的前史点评和位置。

王世贞在《曲藻》傍边点评这首小令乃是“景中雅语。”

而到了王国维的笔下,关于这首小令的点评更值得寻味。《宋元戏剧考·元剧之文章》以为:

《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似乎唐人绝句。

《人世词话》之中则以为其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说《天净沙·秋思》直接来源于唐诗,很有诗篇的神韵。这样的点评不行谓不高。究竟唐诗意境是诗词最高的模范著作,说小令相似唐诗,那便是对其十分认可了。

从这个意味来讲,《天净沙·秋思》青出于蓝胜于蓝,也是诗词文学开展的一大收成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