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偷情顺治帝出家,谁最雷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4-06 19:21:57  阅读:714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国立
历朝历代的皇家子弟及后宫妃子都传有几段风流韵事,不乏几段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趣事,甚至还有至今提起仍旧觉得雷人的事变,下面就为大家揭秘清朝几段雷人趣事。

  清朝入关后,各地反清斗争强烈,明朝的追随者和江湖上的各种势力打出“反清复明”的口号,严重危及到了清朝的统治,清朝于是下大力气剿杀反对势力,采取“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最终稳固了朝廷的统治。之后的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整顿社会经济,与民休养生息,很快就恢复了繁荣发展的社会秩序,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由于皇帝的励精图治,更是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最后一个兴盛期。然而清朝前期的四桩疑案却一直流传到今天,给康乾盛世蒙上了一层抹不去的阴影。

孝庄皇后多尔衮

  第一件疑案是孝庄皇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孝庄皇后名布木布泰,姓博尔济吉特,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第二个女儿,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她天生丽质,聪明灵敏,临事处置沉静果断,被皇太极立为贵妃,是清世祖顺治的生母。而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在清军入关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民间传说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由于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便与豪格展开了争夺皇位的斗争,二人僵持不下,多尔衮便推出福临做皇帝,自己当起了摄政王,实际上统揽大权,清世祖福临成为他的傀儡。孝庄太后怕多尔衮废掉福临,便牺牲了自己的名节,忍受屈辱嫁给了多尔衮。

多尔衮偷情顺治帝出家,谁最雷人?

  那么这种传说的真实性有多大呢?《清史稿》、《清实录》等正史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多尔衮公开以皇上父亲的身份自居,但在史书记载中,清世祖对多尔衮的称呼一开始是“叔父摄政王”,后来却变为“皇父摄政王”。民间传说太后下嫁,大多根据于此,事实上也只有皇帝的母亲改嫁了,才有可能产生皇父的称号,这种称号的变化,也说明了孝庄皇后与多尔衮婚姻由隐秘到公开的过程。不仅如此,与多尔衮同时的诗人张煌言,曾作过一首诗:“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说的就是孝庄下嫁这件事。在《清实录》、《东华录》等书籍文册中,写到多尔衮的地方多加上“皇叔父”或“皇父”字样,说明当时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的关系的确不同一般。由此可见,孝庄太后与多尔衮未必举行过婚礼仪式,但存在夫妻关系当是事实,而正史中不肯正面记载,是因为弟娶兄嫂的事情实在是有悖教化、不合伦理的。

顺治帝

  第二件疑案是关于顺治出家。传说顺治皇帝在爱妃董鄂妃病死后郁郁寡欢,无心理政,无论朝廷大臣和孝庄皇后如何劝阻,他都不听,最终在五台山出家。这种传说的依据一是顺治皇帝宠爱董鄂妃,孝庄皇后为他找的两个贵妃先后被她废掉,而独专心于董鄂妃。在董鄂妃死后,顺治五天不上朝,下诏追封她为皇后;二是顺治信奉佛法,经常召见各地名僧入宫做法事,共谈佛理,并曾三番五次的到寺庙听经。百正史中关于顺治之死的记载又语焉不详,从而产生了出家之说。

  事实上,顺治好佛的确是事实,这在《清史稿》中有明确记载,他曾亲自召见有名望的僧人入宫谈佛法,并“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旅庵相待”等等。在董鄂妃死后,他也的确悲痛欲绝、万念俱灰,产生了想遁入空门的念头。但据历史记载,他仅仅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削发,本人也曾亲自去那里观看,自己却并没有出家。至于他的死,顺治的近臣王熙在《王文靖集·自撰年谱》中曾这样写道:“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张宸也曾在《青王周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就是说顺治当时得了出痘病,并下令民间不许炒豆、点火、泼水等,而出痘在当时是无法治疗的疾病,可见顺治应当是病死而不是出家。

  第三件疑案是吕四娘刺杀雍正。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孙女,吕留良是明末名士,反清抗明,雍正登位后在镇压汉人反抗的过程中,将吕留良的尸体挖出抽尸,吕留良的儿子也被斩首示从,其它吕氏家族的人也尽数被处死,或被遣戍。但吕四娘幸运逃出,流传江湖,潜藏民间,后来拜师习武,立志为父姐报仇。后来,吕四娘混入皇宫,寻找机会砍掉了雍正的脑袋,并提着脑袋离开了皇宫,清廷只好打造了个黄金头颅,装到雍正尸体上收殓,并严加保密,不准事情外传。

吕四娘刺杀雍正

  但这种说法没有事实依据,据史书记载,雍正年间曾静、张熙谋反案牵连到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但并没有提到吕留良还有一个孙女,所以品四娘的事情并不可靠。据《清实录》等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学士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间断。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等,御榻之侧,朝夕奉侍。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三天之内就突然死去了,史书上并没有更多的记载,也没有对雍正的死说明原因。但由此可以知道,雍正是得了急症,而且当时大臣皇子们都陪伴身边,不可能有被刺身亡之事。

  事实上,雍正很可能是误服丹药中毒而死的。据史书记载,雍正皇帝崇尚方术、迷信占卜,经常寻访道士,寻求长生不死之药。胤禛在雍正七年(1729年)得了一场大病,就曾要求近侍寻找“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来为他治病。而在雍正死后的第三天,他的儿子乾隆皇帝下令驱逐张太虚等道士,并严谕他们不许透露在宫中的一丝消息。据此推断,雍正很有可能是服丹药中毒而致突然暴死,又因为此事丢人,所以朝廷卦锁消息,在正史中不加记载。

  第四件疑案是雍正与海宁陈氏调包太子之说。据说浙江海宁有一盐商陈世倌,家族显赫,位至极品,深受皇帝垂青。当时胤禛还是皇子,与陈世倌非常亲善,这年恰巧两家都生了一个孩子,年、月、日、时辰都相同,胤禛听说后,十分高兴,就叫人抱陈家的孩子入宫看看,过了许久,才送回去。结果送回去后,陈家发现送回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了,而是变成了一个女孩子了。陈家十分吃惊,但又不敢声张,只得隐秘其事。后来乾隆登位后,之所以几次南巡,就是因为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想要亲自打听清楚。

乾隆戎装像

  其实,这种传说的根据是当年雍正到陈家以后,陈家一间大门便永远关闭起来,再没有打开过,但据此而说乾隆是调包来的皇上,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因为按照清廷的规矩,凡是皇帝到过的家族,路过的门一律封上,不再打开,直到下次皇上来的时候才能进入,陈家不过依规矩行事而已。事实上,乾隆出生时,雍正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了,虽然第一个和第二个儿子幼年早死,但第三子却健康的长到八岁了,而且这时候雍正才34岁,正当壮年,有一个妃子又即将生产,他根本没有必要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儿去换陈家的儿子。所以换太子案是不存在的事情,它很可能是当时的反清志士杜撰的传言,用以诋毁清廷的统治而已。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