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受骗调查:七成受访者归因于求职时缺社会经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3-20 10:28:28  阅读:874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余文乐

“大学生被骗光学费”“大学生求职遭遇黑中介”“大学生租房被骗”……当下,大学生群体被骗的新闻屡屡被爆出。面对一些骗局,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似乎总是容易落入陷阱。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0.5%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或周围人在大学期间有过被骗的经历。如何避免大学生上当受骗,53.4%的受访者建议增强与同学、老师及家长的沟通,49.1%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要严格保护自己的隐私。

66.7%受访者指出大学生在求职兼职时最容易受骗

2016年年底,刚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刘琳(化名)准备申请英国的高校,因为对留学信息知之甚少,她匆忙地在网上选择了一家实为皮包公司的“留学中介机构”。“和对方通过电话和QQ联系过几次,感觉他们对留学信息很了解。由于当时在准备雅思考试,就匆忙地签了约,完全忽略了这个机构没有实体公司的情况。”刘琳说,在先后支付1万元后,她再也联系不到对方了。

就读于重庆某高校的蒋未在大二暑假寻找家教兼职时被骗了400元。“我在校园里张贴的小广告上看到了兼职信息。加了对方后,他让我先转400块钱然后才能给我家教信息。我当时还挺谨慎的,要求他提供家长的联系方式,和‘家长’沟通完我才把钱转过去。”令蒋未没想到的是,在她把钱转给中介后,“家长”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了。

调查中,70.5%的受访者或周围人在大学期间有过被骗的经历,29.5%的受访者没有。

李聪(化名)在中国农业大学担任过4年本科生辅导员,他遇见过很多低年级学生被骗的事件。“有一次,几个学生去酒吧玩儿,被酒托诈骗了好几万元,导致无力支付生活费和学费”。

刘琳认为很多大学生在申请学校时,因为对学校、专业不了解,对自己的水平没有清楚的认知,再加上想偷懒,所以很容易陷入所谓的“留学中介机构”的骗局。

调查中,66.7%的受访者指出大学生在求职、兼职时最容易受骗。此外,在面对留学中介(39.0%)、校园贷(35.6%)、电信诈骗(34.0%)、课外培训(31.7%)时也容易受骗,其他情况还有:替考或售卖试题(29.8%)、租房(19.4%)、网购(18.0%)、宿舍推销(23.4%)、街头“卖惨”(15.8%)和考驾照(12.6%)等。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教师申子姣认为大学生群体容易受骗,首先是因为缺乏社会经验,防骗意识不足。此外,大学生实习、兼职受骗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希望向别人证明自己。“一些大学生比较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的生存能力很强,所以他们在遇到一些很有诱惑力的骗局时,比较容易放松警惕。”申子姣说。

蒋未发现,她所在的英语专业有很多同学找兼职时被中介骗过。“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金钱数额不大就放松了警惕。还有就是缺乏思考和判断力”。

大学生容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调查中,68.4%的受访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58.2%的受访者认为是疏于防范,警惕心不强;36.4%的受访者觉得大学生缺乏思考,行事轻率;36.1%的受访者指出大学生有些急功近利。其他原因还包括:不加选择地结交朋友(28.7%)、学校和家庭对于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缺位(26.2%)、提前消费花销大(25.1%)、骗子作案手段防不胜防(23.5%)、容易同情心泛滥(20.9%)和生活压力大(13.7%)等。

53.4%受访者建议受骗者增强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沟通

意识到自己被骗后的刘琳选择“自认倒霉”,“很多大学生被骗后其实想维权,但找不到合适的渠道。也有部分同学可能觉得被骗的金额不是很大,所以不想为此消耗太多精力”。

蒋未将受骗经历写成了文章公布在个人微博及上,还编辑了一条长长的文字发给了假中介。没想到得到了对方的回复:你把文章都删了吧,我把400块钱还给你。最终蒋未没有删除文章,也没有索回被骗走的400块钱。“我发微博后发现,很多人有和我类似的被骗经历,但他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如果大家都积极维权的话,估计骗子不会这么猖狂了”。

调查中,65.4%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受骗后首先应该报警,57.8%的受访者建议保留证据,57.0%的受访者建议告诉辅导员或家长,39.2%的受访者认为要和朋友商量,7.9%的受访者觉得只能自认倒霉。

据申子姣介绍,大学新生在入学第一天陷入宿舍推销等骗局的比例非常高,但是通常受骗金额不大,所以很多学生选择自认倒霉。“一些学生在受骗比较严重后也会选择自认倒霉。这不仅与大学生维权意识淡薄、维权知识匮乏和维权途径少相关,还因为受骗大学生如果去维权,首先就得正视自己糊涂不清醒的一面,而这会伤害到有些人的自尊心”。

如何避免大学生上当受骗,53.4%的受访者建议增强与同学、老师及家长的沟通;49.1%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要严格保护自己的隐私;48.2%的受访者建议理智处事;47.2%的受访者建议及时求证陌生人提供的信息;41.9%的受访者认为遇到欺诈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41.3%的受访者指出交友谨慎很重要;32.6%的受访者建议服从校园管理,遵守校纪校规;30.6%的受访者建议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24.1%的受访者建议学校组织开展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

若要改善大学生受骗的情况,申子姣认为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多方面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在新生入学前会建新生群,老师会为新生普及一些防骗知识,同时告诉学生如果身陷骗局如何自救、如何维权。除此之外,整个社会要大力倡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的观念,消除一些大学生贪小便宜的意识。”她还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骗子的打击力度,在受骗学生报警后多提供一些支持”。

对于避免大学生受骗,李聪认为,首先,大学生要树立起安全意识,一旦遇到诈骗,也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以免局面恶化。其次,家长不能因孩子进了大学就懈怠了对孩子的教育。另外,家长自身要提高安全意识,“很多诈骗案都是从家长入手的,利用家长关心则乱的心理,哄骗家长打钱”。

受访者中,在校大学生占32.7%,非在校大学生占67.3%。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8.6%,大学、大专学历的占84.6%,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6.8%。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