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末日计划":防核地铁直通西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1-18 02:30:20  阅读:77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俊毅
1951年,美国媒体曝光了一份名为“延续政府计划”的末日行动指南。该计划详细阐述了如何在美苏大战中保持政府和军队的指挥能力,并且能够有效指挥军队反击。根据这份计划,美国政府在国内寻找合适的地点,修建可以抵挡核武器攻击的地下指挥中心。

  美国的地下指挥所工程浩大,一般都是在以花岗岩为主的山体内挖洞修建。整座山脉都成为抵挡核武器攻击的屏障。北美防空指挥中心是现在已知的最坚固的避难所。该建筑群距离地表七百多米,上方除了花岗岩山体之外,还有加固的钢筋水泥作为支撑,可以抵挡现今任何钻地炸弹。

  人在庇护所内除了需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还需要呼吸到不会影响健康的空气。要想在核生化攻击的环境下进行气体交换,除了需要复杂的过滤系统之外,还需要对内部气压增压,防止外部空气进入。此外,核弹直接命中山体后会引发地震。因此,避难所要加装减震装置。美军在所有的避难所下面加装了一个由液压机和弹簧组成的托架,以起到减震作用。在发生强震之后,这个托架会自行调整姿态,以减轻对上面人员的伤害。

  在核爆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超压杀伤现象,仅靠山体和混凝土防护,并不能有效抵挡这种超压杀伤。此类庇护所除了有全密封的装甲阀门之外,还必须在通道处设置泄压活门。

  超压攻击波进入通道后,先被密封装甲门阻挡,而与其成Y字形结构的另一侧分叉通道装置活门。超压冲击波会自然被这一侧的活门疏导,向另一个方向扩散,以避免伤害主体。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就秘密在全国各地修建多个大型避难所,其中大部分现在仍处于可用的状态。

  国土辽阔的苏联及其继承者俄罗斯也有大量的地下建筑群。莫斯科地铁在地下40-50米。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苏联地铁就装有自动扶手电梯,以便迅速疏散民众。

  在这条已经足以应付战争的地铁下面,还有一条专供政要疏散的绝密地铁线路。假如遭遇核战争或大规模偷袭,苏联领导人会第一时间进入克里姆林宫的地下掩体。该掩体只是苏联领导人撤离的第一站。掩体内是一条通往更深层庇护所的绝密地铁。莫斯科公共地铁已经深达地下50米,而这条秘密地铁的深度竟达数百米。由此可见,该地铁达到了防御核弹的级别。运行在绝密地铁线上的列车,除了有装甲防护之外,还备有足够的粮食和饮用水。万一地铁线路瘫痪,可以就地停下等待救援,沿途有专用保密通信网络可供领导人使用。

  在斯大林时代,这条地铁线路仅仅连通了克里姆林宫和斯大林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墅。在赫鲁晓夫时代,这条秘密地铁线路修通了苏联国防部、总参谋部、克格勃和外交部等重要机关。同时,秘密的地铁线路也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战时逃逸工具,而是构成了一个由地铁和网状庇护所组成的地下迷宫。苏联各主要机关领导人,在进入地铁之后都有自己专属的办公室和住所。而在这个如蜘蛛网一般密布的地下城市中,也有大量的物资和武器弹药可供使用。

  除此之外,该地铁还有出口在莫斯科就近的军用机场内,以便苏共领导人乘坐末日专机逃往更为隐蔽的庇护所。当然,这是在莫斯科地下城市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苏共领导人的最后退路。

  然而,这并不是苏联末日计划的终结。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领导层启用了一套名为“边缘系统”的全自动核反击系统。该系统可以在苏联领导人全部被歼灭的情况下,自行指挥苏联核武器部队攻击西方的重要目标。当时,苏联领导人考虑到美国的核打击以及战略投送手段更为先进,在核战爆发后即便躲入地下庇护所或者疏散,都未必能够幸免,因此设置了这套末日系统。

  该系统一旦启动,如果一段时间收不到最高指挥部的密码指令,且探测到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超标,就会对苏联残存的战略核导弹自动下达发射命令。

  苏联领导人很早就对外暗示这套系统的存在,以威慑试图通过“斩首行动”来打乱苏联军事指挥系统的国家。

  1954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北京开始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条地铁线路的修建准备。该线路可以从中南海直通西山八大处的军事管制区。从1969年竣工开始,直到1981年才全面对公众开放使用。在此期间,该线路一直作为战备线路使用,以便在战时运载中央领导人前往北京西部山区的庇护所。北京地铁最西端的3个站点,仅在上世纪80年代短暂开放过即被关闭。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